历史学 >>> 历史学 >>> 世界通史 >>> 原始社会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通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世界通史相关记录113条 . 查询时间(2.593 秒)
2018年11月29日,应我校东亚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师生作了题为“从近代‘千年之变’到当代改革开放”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主持。报告中,汪朝光教授从中国近代和当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切入,他指出,由于清末新政的失策失误,致使清朝的改革之路逐渐走入死穴,于是才有了革命的登场。虽然,辛亥革命与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样,并未...
近日,我校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参与主编的《欧洲与日本和中国的知识交流和现代化进程》(Wissensaustausch und Modernisierungsprozesse zwischen Europa, Japan und China. 2018)一书由德国国家科学院出版。本书的另外两位主编是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著名医学史家、我校名誉教授腊碧士(Alfons Labisch),以及杜塞尔多夫孔...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我校33个项目获批立项,位居全国第20名。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29项,获批项目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充分展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厚基础和强劲实力。我校2018年度获批项目在学科分布上全面均衡,其中哲学5项,中国历史4项,宗教学3项,管理学3项,考古学3项,中国文学2项,外国文学2项,法学2...
近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付成双教授的最新著作《美国现代化中的环境问题研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该书共计53万余字,是我国首部从环境史角度对美国的现代化问题进行批判性研究的专著,通过揭示被誉为“现代化样板”的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探讨近代以来美国历史上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有助...
2018年3月23日至24日,侯外庐学术讲座在太白校区连续举行四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会长、秘书长晏绍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长梁茂信,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王立新,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学功分别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雅典民主的发端——从希罗多德到21世纪”“无望...
2018年1月13日上午,由我校承担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客家通史》(多卷本)开题会,在闵行校区人文楼会议室举行。汪荣明副校长出席开题会并表发讲话,社科处副处长霍九仓主持会议。专家组成员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刘永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树基和复旦大学教授张伟然,以及近二十位海内外学者一同出席了开题会。我校历史系教授王东任《全球客家通史》(多卷本)的首席专家...
2017年12月12日晚上七点,哈萨克斯坦教育与科学部苏莱曼诺夫东方学研究所所长Meruyert Abusseitova应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邀请,在历史学院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从新发现的文献和考古遗存看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的历史与文化”的学术讲座。
2017年11月15日,应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史评论》主编刘新成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围绕着“历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与历史文化学院的师生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主持。座谈中,刘新成指出,国内世界史学科建设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国内世界史一流学科同国外世界史学科的差距是较为明显的;第二,世界史研究存在“...
长期以来,兰克被视为民族国家史学的鼻祖。二战后,随着联邦德国史学界对民族国家史学的反思与批判,兰克的名字也不可避免地被划入了德国史学史的负资产清单。最近几年,在全球史浪潮的推动下,德国史学界对本国的世界史学传统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因兰克在其晚年撰写过多卷本《世界史》,所以其世界史理念及实践也是人们绕不过去的一笔史学遗产。
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来自我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一带一路”与全球化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欧美历史与社会问题探讨、世界史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世界史专题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应大会之邀,我校社会科学...
全球史将整个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当人类历史进程日趋一体化,全球史研究热潮持续发酵,用科学的全球史观认知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世界史研究集刊《新世界史》于6月正式出版发行,计划每年出版1—2辑,每辑分设执行主编,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常设栏目有“专题研究”、“文献和论著选译”、“学术动态”等。第一辑主题为“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和历史学系主任王大庆担任执行主编。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新世界史》首发学术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
2017年6月8日至9日,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师生奉上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在题为“探究‘性格史学’——顾颉刚疑古史学新探”的报告中,王晴佳教授从世界史学研究前沿的性格史视角,结合顾颉刚留下的大量日记、笔记资料,为师生展现了一个感情丰富、性格饱满的史学研究者。王晴佳教授致力于将史学写作方式和思潮导向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照的研究...
史料始终是历史研究的根基,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研究。尤其是当今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史料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史料的内涵也有了很大延伸。但是史料始终是制约世界史发展的瓶颈。文献资料的严重不足以及缺乏对史料的收集、利用、甄别和解读,影响了世界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世界史教学中,从史料入手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和使用文献资料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6年年度考核和专项资助情况。据悉,社科规划办根据各期刊自查报告、经费使用和阅评情况,对197家资助期刊进行了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史学月刊》按照规划办的要求,积极、客观撰写自查报告,按时提交考核材料,在本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合格”等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