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逻辑学 >>> 逻辑史 形式逻辑 哲理逻辑 语言逻辑 归纳逻辑 辩证逻辑 逻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逻辑学相关记录214条 . 查询时间(0.738 秒)
周延五问     逻辑  周延       2008/11/18
关于周延问题,在我国逻辑学界至今还存在着分歧意见。本文提出如下管见,以求进一步探讨。一、是否存在所谓“定义形式的全称肯定判断”项的周延问题? 杜岫石同志在《形式逻辑教程》中说,存在一种“定义形式的全称肯定判断”。“这种判
通过引入赋值密度函数、边缘密度函数等概念,给出了连续值命题逻辑系统中公式概率真度的定义,研究了概率真度的推理规则并证明了全体公式的概率真度之集在[0,1]中的稠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3种相似度,讨论了其性质及关系,并由此定义了3种伪距离,确定了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推理程度的数值化提供了依据.
20世纪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经历了从语言客观性到语言实在论的艰苦过程。真正为其奠基的,甚至将其变为现实的是逻辑实证主义。弗雷格的意义与指称的关系研究开辟了这一过程的先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则将其推向深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自组织系统为确立语言的可能世界完成了历史性的理论创造。
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语言分析和解释是语言哲学必须进行的活动。然而,如何分析和解释语言呢? 历史语言学只考虑时间因素,结构主义只关注结构(空间) 。事实表明,两种流派都不能算成功。施莱尔马赫的语言解释学为我们提供了启迪: 从历史(时间)出发,考察语言的空间,在分析和解释过程中将两种维度结合起来。按照施莱尔马赫的理解,语言解释区分为语法解释和艺术性(技术)解释。从形式上看,两种解释各司其职,又各自分离。...
引言20多年来,物时时面对(个人的、他人的、社会的、时代、人类的以至于自然折和物种的)生存的苦难而困惑而思考而体味而咀嚼。这种触动灵魂的困惑和咀嚼催促我踏上一条没有尽头的探索之路。在这条可以称得上是茫茫孤独的道路上,不自觉地贯穿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这种方法就是生态化综合。后来,我对这种方法予以了首次的自觉思考。这就是10年前(即1990年)我写的那篇关于《21世纪:思维...
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解决两者在中国长期分离的两张皮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语言哲学曾为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如语义学和语用学就出自于此) ,近来有式微趋势。钱冠连教授据此提出“后语言哲学”,并将其视为一种在中国可能的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不仅可行,而且意义重大。体验哲学是对传统哲学(包括语言哲学)的批判和发展,将其视为“后语言哲学”顺理成章。我们基于此进行5方面的探索: (1)溯源体验哲学; (2)...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分析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以至最后的没落的细致分析,认为分析性语言哲学有两个无法克服的困难,而这些困境应当受到中国语言哲学研究者的重视。首先,作为一种文化或历史沉淀的语言,其使用的多样性和其词句的内在意蕴本身就是对人类生存的不同样态的一种体现。因此,它作为人类整体性存在的一部分,与产生自己的特殊的文化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正如卡西尔所言,“语言、艺术、神话、宗教决不是互不...
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逻辑哲学,从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作一初步的介绍与讨论:作为 真实个体的存在与作为思想对象的存在;隐含的存在与明示的存在;传统逻辑的存在与现代 逻辑的存在。
图像论主张语言和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的一一对应的图像关系,但是这种传统的语言观却无法解释言外之意和言不尽意的现象。我们认为,语言并非世界的图像,而更像世界的一幅地图,并把这种语言观称为“语言地图说”。语言地图说认为,虽然语言与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构关系,但是语言与世界之间却是不对称的,这是因为(1)语言和地图一样,不会也不需要把所有东西都表达出来; (2)从理论上来说,正如地图不可能标记出外部...
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 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他的超越论逻辑学 的要点在于对本质的前逻辑直观,也是最有可能为逻辑学提供哲学支撑的因素。其次, 在海德格尔方面,根据律概念成为讨论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导出他的“ 存在理解”、“无蔽”和“自由”的概念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把形式逻辑看作陈 述逻辑,并试...
导致典型语义悖论的语句均为一个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的简略表达式,并且具有多种含义而不是单一的确定含义,只要证伪其单义句预设,此类悖论便可以被消解。类似地,导致典型集合论悖论的语句均涉及一个并不存在的对象,只要证伪其存在预设,此类悖论同样可被消解。
概称句本质与概念     概称句  概念  内涵  涵义  generic sentence  concept  intension  sense       2008/5/19
概称句一方面具有某种全称性,另一方面又容忍反例,这是概称句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概称句研究的主要困难所在。这一特点使概称句呈现内涵性。在概称句内涵语义的基础上,借助于形式化方法,本文通过构造可能世界到内涵域幂集的映射,发现概称句是表达概念内涵的句子,揭示了概称句的本质,使得关于概称句的一些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个发现的成立,依赖于概念是可能世界到内涵的映射、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承载词涵义的全体概称后承...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发生的哲学研究的L inguistic turn,应该译为“语言转向”而不是“语言学转向”。“转向”之后的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都是广义上的“语言哲学”。哲学研究中发生的这一重大变革,反过来必然影响到全部人文学科,首先是语言学自身的研究。20世纪以来的“现代语言学”,实际上是在语言转向之后的哲学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 20世纪以来的语言研究出现了“哲学转向”。认识到这...
逻辑推导的符号学思考     逻辑  认知  符号  动态       2012/3/27
单从逻辑角度探讨推理,可能只注意到其中涉及的命题之间的思维规律;单从对符号性质的界定来看,似乎这只是简单的现象分类.假如把逻辑和符号放在一起进行互动研究,便可发现逻辑的运行是在不同认知层次上进行的.从符号语义结构的视角来探讨逻辑的运行,又可以发现符号语义结构本身的若干规律,表现出认知层次的差异,比如演绎逻辑是第二认知层次向第一认知层次的思维运行,归纳逻辑是第一认知层次向第二认知层次的运行,等等.这...
各种语言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不同哲学观之上的,因此西方哲学界经常论述的“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进路也适用于解释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本文主要基于西方哲学研究中“超越”和“回归”来论述相关语言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体验哲学对传统客观主义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对传统语言理论的超越和回归。此外,还将论述我们近年来对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作出的反思,如对体验哲学进行溯源分析,提出“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模式”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