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逻辑学 >>> 逻辑史 形式逻辑 哲理逻辑 语言逻辑 归纳逻辑 辩证逻辑 逻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逻辑学相关记录214条 . 查询时间(4.466 秒)
胡塞尔在1930年为《观念Ⅰ》英文版所写的“后记”中,通过回顾他20多年来在现象学领域的研究,重申了他对哲学概念的理解。他说:“在我看来,哲学按照其观念应当是一门普遍的和在彻底意义上的科学,它是出自最终的奠基,或者同样可以说,出自最终的自己负责的科学,因此在这样一门科学中,并没有任何述谓的或前述谓的明见性,可以作为毋庸置疑的认识基础而起作用。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它是这样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只是以...
2000年11月,我参加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研究中心召开的“辛梯卡哲学现象”学术研讨会,认识了辛梯卡教授。在来年春季的学期里,我得到他的允许和邀请,经常到波士顿大学去拜访他。辛梯卡教授开朗、热心、富有激情。每次他都让我中午去,请我共进午餐。我们总是边吃边谈,从学术到文化,从思想到学者以及美国学术界,所谈内容极其广泛。与辛梯卡教授的交往,不仅使我在学术上受益良多,而且也是我在美国访问研究期间美好的经历...
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语言转向之后,语言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语言不再是人与人交流时所使用的透明工具,而是变为一个特殊的在者。与之相伴,西方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之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从语言地位的变化入手,试析两个转向之间的联系,探讨译者作为特殊的语言活动参与者的地位与作用。
霍布斯虽然不能算作一流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利维坦》对同时代的学者影响很大,其中包括近代哲学的始祖笛卡尔。尽管这本书被视为政治理论的划时代之作,但它的基础却是语言。霍布斯认为没有语言,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本文总结霍布斯关于语言起源的思考,分析他对语言使用与误用的划分,探讨他关于语言时空维度的思想,剖析他对名词的论述,进而揭示语言在人类世界中的本体地位。同时,本文也在尝试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参考。
学界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批判日常语言,追求理想语言;后期则通过回归日常语言的方式继续对语言的反思。表面看来,前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是针锋相对的,但实际上它们却统一于“语言批判”。作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点,语言批判是他终其一生的追求。文章从语言批判的概念入手,分别对维特根斯坦前后期语言批判思想的不同表现和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指出语言批判这一思想对当前语言学...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时代,世界也是多元世界。然而,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如何,是学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思考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相应思想,论证语言与人的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
将意向性的心灵活动与它们所指向或涉及的对象分割开来所得的一些'态度',即为心智模态,它们由'相信'、'喜欢'、'坚持'等'心智模态词'所刻画。根据对象的种类,心智模态可划分为三种: 指向事态的认知模态、指向客体(包括人)的情感模态和指向行动的意志模态。它们可分别看成'从言模态'、'从物模态'和'从动模态'。心智模态词操作于相应的对象构成心智模态命题。心智模态逻辑或心智逻辑研究同种心智模态词构成的心...
This paper is the script of the lecture the author made at the University of Oslo, Norway in August 2007. Based on an attempt at a new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Husserlian theory of co...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本文介绍和报道了美国哲学家哈特里·菲尔德于2008年4—5月间在牛津大学所做的约翰·洛克讲演——《逻辑、规范性和合乎理性的可修正性》。菲尔德认为,逻辑是合乎理性的可修正的;而“修改逻辑”是指修改我们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模式,而不仅仅指修改我们关于何种推理模式保真的看法。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在研究语义悖论的过程中他新近发展的一个逻辑为例,后者以乌卡谢维奇的连续统值逻辑为基础,限制排中律的使用,当然还要增...
“归纳问题”,亦称休谟问题,是英国哲学家休谟在200多年前提出的。其含义即:我们能从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推出它以后也必然如此吗?我们能在理性上证明从有限事例归纳出全称判断是合理的吗?休谟由对因果观念的分析入手,从逻辑的角度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康德明白休谟的问题不能从理论上予以证明,他把因果性划归先天范畴,说这是人脑为自然界立法。穆勒企图作出正面证明,他的证明依靠两个前提:每一事必有一原...
DRT是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的简称,有人译为“话语表征理论”,有人译为“篇章表述理论”或“话语表达理论”,还有人译为“话语表现理论”。这一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汉斯·坎普提出的,是继蒙太格语法之后又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在西方不仅受到逻辑学家与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有些学者甚至已经...
归纳逻辑与科学创新     归纳逻辑  科学创新       2009/8/18
归纳逻辑研究人们的认识如何从具体、个别性的前提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结论。在现代逻辑看来,归纳推理(不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完全归纳推理实际上含有前提蕴涵结论的演泽推理即必然性推理)是放大性或扩大性推理,也就是其结论的知识内容超出了前提的知识内容。它的前提的真实性只为结论的真实性提供了部分支持。归纳推理的结论只具有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因此,归纳推理作为一种或然性推理,也就是不确定性推理。归纳逻辑有...
经典逻辑和变异逻辑     经典逻辑  变异逻辑       2009/8/17
经典逻辑是指由弗雷格、皮尔士、罗素等人创立的现代逻辑系统,由统一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构成,叫做“一阶逻辑”,其特点是使用特制的人工符号语言,运用公理化、形式化的方法。与后来出现的各种逻辑系统相比,经典逻辑至少含有下述假定或预设: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的张斌峰教授著述的《人文思维的逻辑——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维度》一书,以逻辑学的人文向度为取向,将逻辑学置于“后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视野中,从中西方逻辑对比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作了许多新的诠释。在笔者看来,这部专著从以下两个维度上实现了对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新探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