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历史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13条 . 查询时间(3.692 秒)
《光明日报》|戴逸论学     科学研究  资料  史学  文才  道德       2022/3/29
前人说过,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史学、史识、史才、史德。我把前人说的这八个字转换成“资料、思想、文采、道德”。含义不完全相同,而大体上还是接近的。“学”是指知识、资料、信息;“识”是指理论、思想;“才”是指文才、才华;“德”是指道德、人格。这是对历史学家四个方面的要求。每位历史工作者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用功夫,努力锻炼,不断提高,才能成为合格的,以至优秀的历史学家。科学研究必须重视资料,重视知识信息,历...
田忌赛马系年考证     田忌赛马  齐威王  历史文献       2021/11/24
“田忌赛马”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的事件,入选了小学语文、数学教材,为社会广泛熟知。关于“田忌赛马”的准确系年,《史记》无记载,现有文献尚无准确查证。近年来,“田忌赛马”制胜的“对策”引发了诸多争议,既涉及事件的情节合理性、“对策”正当性,也包括主人公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关系,及事件本身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缺失事件发生准确时间的背景下探讨相关问题,可能造成对事件本身及人物关系的曲解。如一篇被...
在中国历史上,“中”“中和”的理念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及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密切相关。“中”“中和”理念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国先民对“中”的信仰与追求,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1987年发现的距今64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墓葬中,墓主人足下的蚌壳堆塑成“北斗”图案。山西襄汾陶寺城址(距今4300—1900年左右)发现的墓葬(M2200与ⅡM22)中出...
阿盟成立76年来的安全治理,既有成功的样本,也有失败的案例。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埃及被逐出阿盟,尤其是1991年海湾战争再次严重撕裂阿拉伯世界以来,阿盟的功能被边缘化,其化解冲突、抑战止暴的安全治理绩效明显下降,唱衰阿盟的西方学术话语霸权也因之兴起,阿盟无用论、阿盟过时论和阿盟崩溃论甚嚣尘上。本文在简要梳理地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选取阿拉伯国家与地区非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主权...
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正式出现的时间较晚,但与此相关的研究却在20世纪下半叶既已出现。截止到2021年,我国不仅编撰完成了几乎所有太平洋国家的列国志,形成了一支颇具潜力的研究队伍,而且对太平洋贸易和地区一体化开展了较为充分的探讨,移民、华侨和契约劳工等问题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然而,由于受到起步较晚、偏重现实问题以及现行考评机制等诸多因素制约,该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概念界...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种范式,即休谟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范式”、康德为代表的“目的论范式”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神正论范式”。基于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的范式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史观范式”。由此,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主题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人类自身向着自己命运主宰者的回归。进入21世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判断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21...
德国著名汉学家罗梅君(梅希特希尔德·洛伊特纳)2021年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西方智库和媒体等力量在背后推动污名化中国形象。中国应该仔细研究西方舆论的特点,用更巧妙的方式将真实的中国介绍给外国受众。罗梅君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现任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2020年11月18日,德国联邦议院人权委员会就所谓中国人权问题举行听证会,一些境外反华势力代表和所谓的专家在会上污蔑中国,...
《美苏文化外交: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美的首次公演》是美国学者卡德拉•彼特森•麦克丹尼尔(Cadra Peterson McDaniel)的作品。该书围绕1959年苏联芭蕾舞团到美巡演一事,深入分析了具体演出剧目的呈现与寓意,苏联期望达到的目标,以及美国的实际反响等内容。而美苏对巡演成功的不同解读,表明了艺术在各自的社会和政情中扮演着不同角色。通过探究文化艺术作为某种外交手...
民族有别离,国家有分合,但只要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历史记忆能够维系其认同感,民族就能聚合延续,国家就能走向统一富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国家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发生了选择性而非全面性的国家认同现象,特别是某些外部强权和势力趁机而入,对一些民族、文化、制度多元的地区和国家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削弱其国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便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上风,获取最大利益。
关于书评做法的文章已经不少,当代名家像葛兆光、李零、陈平原、王小甫等先生们都写过文章,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对初学者来说,读时都深以为然,真正想写书评时,又不知如何下手。笔者这些年接触很多历史系同学,他们的课程论文,很多就是史学书评,颇有一些感触。下面就史学书评的做法,略讲一讲,希望对初学者有点帮助。从历史系学生课程论文来看,他们的史学书评结构大体类似:前言、本书内容简述、相关特点与问题评述、结论。最...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被恩格斯誉为“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然而,法国启蒙学者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并非持有相同理念的一个学派,在不少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甚至彼此相左。他们在个人关系上也往往不大融洽。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虽然同在巴黎,却设法避免碰面。与伏尔泰相比,孟德斯鸠的著作少很多,经常被提起的也就是三部:《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但是,就在这三部著作中...
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对儿童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也是成人理解自身的方式。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史学家逐渐将儿童史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强调儿童作为一个行动主体的价值,探讨儿童在文化转型、政治稳定、家庭或社群劳动等领域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儿童福祉或者儿童福利,是儿童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家庭、国家、社会等多维度因素。本期刊发的文章,分别从理论探讨和个案经验的角度介...
中国的治水活动源远流长,治水活动常常以“水利”之名概括。“水利”一词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公元前132年,自战国时代即屡屡为患的黄河在瓠子(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方)决堤。23年后,汉武帝亲临决口现场,指挥将军以下文武官员背负工程材料进行封堵,其中就有时任郎中一职的司马迁。这一特殊经历,直接促使他在《史记》中开辟《河渠书》一章,梳理自大禹到汉武帝时代,中华先民防治水患、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壮阔历史...
历来治学有大成者,莫不具有变通之精神。固守一隅,虽可成一家之说,但在学术史上很难留下浓墨重彩。近代史学大家,为学多有“三变”之说。王国维治学三变,肇发于西洋哲学,后转入中国文学,再转入中国史学。陈垣治学三变,始于钱大昕考镜源流之学,后致力于顾炎武经世致用之学,全面抗战时期转为全祖望报国正心之学。陈寅恪治学三变,首先为“殊族之文,塞外之史”,其次为“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最后为“心史”。这些前辈学...
在西方,古典学经历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草创、勃兴和鼎盛时期,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盛极而衰。一种危机感逐渐弥漫整个西方古典学界:古典世界和当代世界究竟有何关联?古典学是维系两者关系的有效手段吗?古典学的现实意义到底何在?古典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古典学必须刻不容缓地反思自身,反思古典学与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和思潮之间的关系;古典学不能再像19世纪那般,以一种高居众人文学科之首的傲然姿态,在其学科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