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 当代青年研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当代青年研究相关记录130条 . 查询时间(2.064 秒)
青年的社交转型正在呈现“轻社交”样态,表现为社交体验轻松化、社交关系简单化和社交意义单纯化。社交转型是社交能力相对下降和社交需求休闲化共同塑造的结果。社交能力相对下降,表现为社交意识不平衡和社交技巧掌握不足,其原因是关系结构简单化造成的社会化不充分。社交需求休闲化,表现为精神休憩成为社交主导性目标,这是功绩社会里保卫生活的结果。轻社交转型并不一定产生“无缘社会”的后果,而更可能催生“浅缘社会”的到...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成瘾行为状况,为干预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某区2所普通初中和2所普通高中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合计8个班级)共264名初二和高三学生,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匿名电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上网率为92.0%,初、高中生分别为88.2%、96.0%,男女生分别为91.0%、92.8%;网络成瘾率为10.4%,初、高中生分别为7.5%、13.3%,男女生分...
1.青年社交成本的特征 一是高回报性与高风险性并存。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个体事业的开拓期,它担负着为实现辉煌的人生积累足够资本的任务。青年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可以获得自己发展所需的资源和资本。因此,青年时期的个体社交“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性,能够为以后的发展提高充分的帮助。但与此同时,由于机会成本等因素的存在,青年也极可能因为社会交往而使自己受到不良的社会化,从而使自己过早地失去发展的机...
青年社会交往的成本分析      青年  社会交往  成本       2008/10/7
1.经济成本 社会交往并不单单是口头的互动,特别是在崇尚物质利益的今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观念已是“昨日黄花”。遇上亲朋好友、同学老乡的喜庆或婚丧嫁娶,人们一般要送礼以表示祝贺或慰问,而礼金和礼物的贵重程度也已经成为衡量双方关系亲疏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的社会交往已经成为了其巨大的经济负担。 浙江团省委2005年组织的一次关于青年文化的大型调查显示,在浙江青年的消费结构中,除...
青年教育成本的压力,其实质就是教育成本的分担和配备机制不尽合理。这种不合理有三个层次的表现:一是国家、社会(企业)和家庭(个人)宏观层次的教育成本的不合理分担;二是家庭对青年教育成本投资过程中成本的非理性配置;三是青年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时间成本的不合理分配。因此,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青年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1.建立和完善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个人)三方面合理分工、动态协调的...
1.青年教育成本显著增加,国家、社会(团体)或企业的教育成本的承担责任没有有效履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责任转嫁给了家庭或青年个人 我国实行的是教育成本政府、学校和个人分担与补偿的制度,三方应该在合理的比例配置框架下承担各自的责任。但是,随着青年教育年限的延长以及我国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的实施,青年教育成本显著增加,在政府、学校和个人这三方分担的机制中,家庭和个人的分担越来越重。《小康》调查数据显...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成本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本文依据教育的国家成本、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三分法,结合教育的直接成本和教育的间接成本(实质上是机会成本)的二分法,将青年教育成本划分为国家直接成本、国家间接成本、社会(团体)或企业直接成本、社会(团体)或企业间接成本、个人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等六个方面。 1.国家直接成本 国家直接成本主要指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它包括教育事业费、教育基建投资、...
结婚成本的畸高已经严重影响到许多家庭的正常生活,可能推动反传统婚育模式的盛行,使许多人选择单身,从而改变中国的家庭结构。这可能影响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导致生育率降低,还会产生养老问题,增加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有必要降低青年婚姻的结婚成本。 1.形成理性的婚姻消费观念,降低攀比心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几千年来中国社会遗留下来的婚姻不良习俗,必须从小开始加强教育,形成理性的...
当代青年婚姻成本的畸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人们进行婚姻的高消费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高成本的婚姻提供了物质前提。当然,婚姻成本畸高并不是有了环境就一定会形成的,最主要的还是以下主客观因素的合力作用结果。 1.家庭经济的全力支持 现在年轻人结婚费用越来越高,其实大多数都不是由他们个人买单,而是由双方家庭出钱,尤其是现在都市里独生子女结婚,更是由双方家...
1.婚姻成本畸高 据CNN2006年2月报道,美国一家结婚书籍的出版社对1619名新婚妇女的调查表明,平均每次结婚要花费27852美元,其项目大体上和中国人结婚相同。如果以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人结婚的花费甚至远远超过美国人,即使按汇率计算,二者也大体相当——如今当代青年的结婚成本畸高,已经赶超美国。 (1)高成本的恋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今青年人在恋爱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上...
1.青年的就业成本显著增加,形式多样而复杂 青年就业成本的增加,既表现在直接经济成本——教育成本、求职费用的不断攀升,也表现在青年就业中承担的成本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本形式,如风险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形式多样的就业成本往往相互联系,形成连锁反应。如从青年的教育成本来看,一方面个人或家庭的教育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又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过高教育收费与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一定程...
1.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成本的制约和分担机制 按照中国目前的GDP水平计算,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提升1个百分点,大学学费就可以降低50%。因此,政府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应切实保证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以上,并随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高。国家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不应该只放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青年人力资本分水岭和高等教育蓄水池的高中教育,对高等教育和青年素质的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也直...
1.消费与投资:青年就业过程中教育成本的刚性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人口质量,具有经济价值,获得它就需要成本。上海市教科院1998年的调查表明,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家庭消费的第一位或第二位。零点调查公司2006年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接近于家庭总收入的1/3。 当前,青年就业过程中的教育成本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中等职业、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
一、去政治化,迈向自主,追求财富: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 1.摆脱政治本位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青年“择偶”历来是家庭本位、甚至是家族本位的,择偶的目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形容的“传宗接代”之需要,择偶标准首先要听从“父母之命”;到了文革时期又加上了“政治本位”: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政治因素”尤为重视,青年择偶首先要考虑对方“阶级出身”,家庭有无“政治历史问题”,带有浓厚的“政...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经历了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三个历史阶段。 一、服从分配——计划体制遗留阶段:197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下,农村青年与广大农民一样还没有自由流动的自由;城市青年中,由于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政策,其特点是“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