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亚洲史 >>> 南亚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南亚史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1.327 秒)
1956年8月,中国提议向老挝提供经济援助,但直到1960年底这一构想并未实施。从1960年底老挝危机爆发到1962年7月日内瓦会议闭幕,中国积极援助包括老挝左派和中立派在内的老挝爱国力量。从日内瓦会议结束到1965年底,对老援助再次成为对越援助的一部分,这一时期中国全面援助老挝左派巴特寮。从“构想未实施”到“积极援助老挝爱国力量”再到全面“援助巴特寮”的过程中贯穿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即是对老援助是...
在20世纪绝大多数时段内,白人垄断政权,以种族隔离制度压制诸种社会矛盾,维护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获得暂时性经济发展的同时孕育了社会冲突的种子,造成了南非经济发展的长期困境。白人政权迫使黑人只能作为廉价劳动力被白人资本家和工人联合剥削。白人资本家和黑人劳工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化为南非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城市工人阶级不断壮大、成分构成变化、思想觉悟提升,上述主要矛盾逐渐冲击种族隔离制...
随着国际体系的转型,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纷纷加强对非洲政策的力度。中印两国在非洲事务上的互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印度有自己独立的非洲政策,中国因素不是印度制定其非洲政策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坐标。中印在非洲事务上的共同利益大于矛盾冲突,存在合作的足够空间。
俾路支问题的由来     问题  俾路支       2008/11/28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俾路支斯坦曾建立过一个松散的俾路支民族统一国家。1839年英国和阿富汗战争后,英国占领了俾路支斯坦并于1891年将这一地区划归英属印度。那时沙俄与英国正在这一地区争夺霸权。英国为了将阿富汗变成缓冲国,以阻止沙俄南下,同时为了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实施分而治之的政
论满者百夷兴盛的道路     百夷兴盛  满者       2008/11/25
13世纪末,在南洋群岛上兴起了满者百夷。该国开国君主以爪哇岛上的一个村镇为基地,逐步建立起帝国,访问该国的僧人、使节,无论是来自西方意大利的鄂多立克(1265-1331),还是中华大明帝国的郑和使团,无不惊叹它的富庶与美丽。直至15世纪后期,爪哇岛内乱频繁,满者百夷才开始走向衰落。本文试图探讨它兴盛的条件与特点。
中国南亚学会第三届年会于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二十三日在北京西山宾馆举行。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北、吉林、四川、浙江、陕西、辽宁、云南等地区的专家、学者90余人。
印度文化在欧美的传播          2007/12/14
早在公元前6世纪印度文化就已传入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新柏拉图派都受到印度教思想影响。到了近代,伴随西方人的入侵,印度思想与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欧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教一些新兴教派,如国际黑天意识学会、超验禅定派和梅赫·巴巴教团等,纷纷传入美英各国,对西方青年有广泛影响。印度教新兴教派在欧美的盛行,说明当今世界有一种东西方文化相融和的趋势。其原因在于:(1)物质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仍有精神痛...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吠陀时期的女神          2007/12/14
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女神地位尊贵,广受崇拜。迨至吠陀时期,随着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入侵和父权制的兴起,女神地位下降,日趋式微。这又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著名论断。
泰戈尔与中国          2007/12/14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印度诗人与作家。似乎没有任何外国文学家能像这位文学巨人那样在中国的读者之中引起如此广泛和长期的瞩目、兴趣与景仰。经过多代学者与译人的持续努力,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他在中国不但被视为近现代最重要的东方作家,而且被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并驾齐驱而毫不逊色。他的作品在中国既是...
新视角中的印度: 敏感而自信          2007/12/14
印度对大国地位的敏感在印度洋海啸救援行动中显露无遗。南印四邦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属于重灾区,至少有15,000人丧生。不过,印度不仅拒绝外援,而且工作重点似乎放在援救他国上。印度在灾后立即派出4艘军舰到斯里兰卡、3艘到马尔代夫、2艘到印尼协助当地救灾,同时出动空军空投救援物资。 媒体分析印度拒绝外援的可能是担心其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事基地泄密,不过印度驻美大使罗南森(Ronen Sen)的解释...
《 中国青年报》2006-04-16   伴随亚洲经济崛起而发生的亚洲文化复兴,将向世人清晰明白地展示世界现代化进程不是一个单向的、孤立的发展路线,它使亚洲国家无条件地向西方取经以及用西方学说和方法诠释本土经验的时代开始成为历史。   亚洲文化复兴关系到亚洲的前途和命运。没有文化复兴,就不会有充分的技术和知识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缺乏智力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亚洲的发展只能继续跟在...
中日民间对立情绪增长原因探析          2007/12/14
在冷战结束、全球化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关系总体上趋向缓和的情况下,中日之间为何龃龉不断?[1]东亚主要以市场机制推动的地区化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日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但为何经济上的共同利益的增多并没有带来感情上的接近?中日人员往来日趋频繁、相互了解日益深入,相互反感却为何随之加剧?本文的任务,就是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历史性的回答。 心理学的解释及其局限   心理学对中日民...
印度新吠檀多主义哲学,是在近代宗教改革运动基础上兴起的一个新兴哲学思潮。它最初产生于19世纪末,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吠檀多论是印度教六派正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支,亦是印度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新吠檀多主义哲学就是在变革传统吠檀多论的基础上,大量汲取西方思想与科学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哲学流派。由于它既符合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因此对现代印度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印尼地震:防天灾更需防人祸          2007/12/14
2006年5月27日中爪哇日惹地区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已造成63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亿美元以上。虽然这次地震震级不大,但是破坏极为严重。这需要我们在防灾、救灾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   人口稠密、房屋抗震能力差是伤亡惨重主因。这次发生地震的地区是印尼爪哇文化的发祥地,系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19人左右。据印尼媒体报道,这次倒塌的房屋大都是高脚木屋,地基浅...
印尼军方攻击中国渔船为何这样狠          2007/12/13
、   9月2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紧急约见印尼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再次向对方提出严正交涉。沈国放强调,中国和印尼是友好国家,双方应以冷静、克制的态度处理两国渔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应动辄使用武力。21日上午,中国使馆曾照会印尼外交部和海军总部,对印尼海军炮击中国渔船并造成人员伤亡表示震惊和强烈不满。   据报道,9月19日,中国“福远渔132”号渔船,在印尼巴布亚岛的阿拉夫拉水域,遭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