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学 >>> 亚太政治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亚太政治相关记录271条 . 查询时间(0.849 秒)
作为保守政治势力的代表,尹锡悦政府上台执政已满一年,韩国不仅政治氛围发生了变化,其国内政治媒体的生态也在改变。一年时间里,简要概括尹锡悦政府对于国内媒体的态度,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地区国家特别是邻国改善关系,对地区和平稳定是积极的事情,然而主要推动力是外生还是内生,将决定关系改善的质量和持久性。虽然现在做出结论尚早,但此次日韩关系仍没走出外力推动型模式。东北亚地区要实现长期稳定,需以东亚地区经济和社会进一步的一体化,来溶解军事威慑一体化倾向,真正实现地区自主。
执政以来,尹锡悦的支持率一直不高。何以至此?概括起来就是:失衡。当前韩国内外政策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确定环境下韩国的焦虑与彷徨。也许在尹锡悦政府和韩国右翼保守势力看来,全面追随美国是在寻找一种确定性。
围绕“69小时工作制”的争论不只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也包含韩国两大政党及两大阵营的经济模式之争。这里,重效率还是重公平没有必然的对错之分和万年不变的答案,关键在于实现两者的平衡。目前来看,尹政府不会轻易动摇改革方向,但也难坚守“69小时”,最终落地的可能是某种形态的“变体”。
美日韩要发展成为小北约版三边军事同盟需要三个条件。首先,韩国需要与美日共有对华认知;第二,日韩的历史问题不再成为阻碍双边关系改善的重大障碍;第三,中国默认上述变化。有鉴于此,目前美日韩从两个平行同盟转变为三边同盟的可能性还不大,但不能排除北约式集体防卫思维进一步扩散导致东北亚美国同盟北约化趋势的风险。
尹政府已经因为一系列外交展示演变成为“外交打脸”而内忧外困。同样,尹政府在中美竞争中的过度卡位美国,使得经济界对其能否搞好经济也非常悲观。因此,在这些因外因素的作用下,韩日和解出现变数、各类问题出现“差速推动”的可能较大,尹锡悦不太敢过度冒进地强行推进韩日进一步和解,但会有策略地进行一些调整。
“核共享安排”机制旨在让北约无核武器国家在北约的核计划、核决策和核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提升美国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同时彰显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的团结度与风险共担。
尹锡悦政府在朝鲜“崩溃论”的指引下,按照“吸收统一”的方向进行“统一准备”,其局部目标是掌握统一主导权,在政治上打击、压制北方,同时扩大内部共识和支持基础;根本图谋则是大力促进朝内部加速“动摇”和发生“颜色革命”,达到实现朝鲜政权更迭的目的。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执政党,同时也是越南国内唯一的合法政党。
中东地区位于印度洋北端,是世界能源与资源的主要输出地,也是连接东西方航运的海上生命线,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目前,中东地区的海洋安全合作进展显著,主要的合作内容包括地区国家开展的区域安全合作和联合军演,以及国际社会为应对海盗、海洋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威胁而建立的多项安全机制等。 但是,由于大国博弈、地区国家内部矛盾以及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突出,中东海洋安全受到美国企图独霸中东、国际社会难以长期持续...
海湾和东南亚同为“次地区安全复合体”,各自的地区环境都面临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政体多元、民族国家形成相对晚近、域外大国渗透严重等特点。 冷战期间,海湾和东南亚地区国家政局动荡。 冷战后,东南亚建立了以东盟为基本架构的安全机制,并朝着构建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方向迈进;海湾地区安全进程却停滞在冲突形态。 本文基于对上述两个不同地区安全进程的比较,提出地区经济发展形态是导致两个地区安全进程不同的主要变量。 从...
1960 年至 1980 年是土耳其政治发展进程中较为特殊的时期,多党竞争、军人干政与民选政府交替构成了这一时期土耳其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 在此背景下,土耳其左派运动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期”。 土耳其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涉及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土耳其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问题、军队的地位和作用、库尔德人问题等。 土耳其左派的组织形式主 要以土耳其工人党、左派杂志和极左派团体为代表;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合法...
缅甸选后形势研讨会纪要     缅甸  选后形势  研讨会  纪要       2018/10/12
近期,“缅甸选后形势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举行。来自中联部、商务部、新华社、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参会,对缅甸政治转型的原因、前景、民族和解进程、国家治理以及中缅关系等诸多方面发表了各自的建议与看法。 现将研讨成果总结概述如下。
中美关系与亚太秩序     中美关系  亚太秩序       2018/10/12
最近,中美两国学者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因素突出了。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战略界不少人把中国看作是今后几十年内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最主要挑战。有的说,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是对美国一次“叫早”。从中国方面来说,我们的外交政策确有变化:过去强调韬光养晦,现在更侧重有所作为;过去在周边关系中强调睦邻,现在强调睦邻与维护国家主权并重。于是在美国,人们认为中国在外交上变得越来越咄咄...
亚太地区“再平衡”虽是美国提出的战略,但该地区作为世界增长的中心,力量“再平衡”是一个已然发生的进程,随着东亚峰会的扩容,诸多非亚太国家加入到这个进程,使地区国家的身份特征逐渐模糊,美国的战略在此进程中与其说是初始的动因,不如说是地区力量结构变化的结果。地区发展进程所产生的各种变量要求地区各大力量中心共同谋划建设地区安全架构。中国对此要求作出积极回应,针对当前地区缺乏安全架构的现实,中国首次正式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