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 鸦片战争史 太平天国史 洋务运动史 戊戌政变史 义和团运动史 辛亥革命史 五四运动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史 中国国民党史 中国民主党派史 中华民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史学相关记录100条 . 查询时间(0.182 秒)
2023年10月26—27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举办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一带一路”史研究室承办的“一带一路”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金冲及先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历史、分析历史、书写历史,在史学研究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复旦大学,金冲及先生不但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激情,还为我国近现代史的学科与教学体系打下厚重基础。在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期间,金冲及先生主编并撰写了一批权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传记。离休后,金冲及先生积极响应号召,继续从事中国近现代...
五四时期,随着恋爱自由和新性道德观念在知识界的广泛传播并进入生活实践,知识阶层中一些新女性,在爱上一个有妇之夫而他又无法离婚的情况下,便以来华讲学期间的罗素、勃拉克为榜样,选择婚外同居的生活方式,结成所谓“罗素式婚姻”。这种结合方式是否属于婚姻,抑或等于纳妾,当时的知识界和法律界对此分歧丛生,使其处于名实不副的状态。这反映出传统礼法结构与近代现实生活存在错位,以及新旧礼法结构在转型中的互不相融。这...
2022年8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年会在济南举行。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张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金民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主持。
“后社会史论战时期”即《读书杂志》1933年停刊至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这一历史阶段。在此期间史学界出现了三种相对于社会史论战的学术转向,代表人物分别是陶希圣、郭沫若以及侯外庐。陶希圣转向史料整理而回避马克思主义,走回类似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实验主义路径;郭沫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转向史料的整理与考证;侯外庐则潜心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运用。郭沫若和侯外庐从史料和理...
2022年4月27日上午,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毅生书院共同主办的“南开史学名人讲座”第140讲在线上开讲。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李怀印教授发表了题为《从革命和现代化到国家形成: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主持,李金铮教授担任与谈人,校内外共有8百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主要是围绕着李怀印教授的新著《现代中国的形成》展开。在第...
兰克史学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易兰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2期刊文《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指出:“以史学巨擘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史学不仅惠泽西方史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20世纪的中国史学。”杨涛在《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3期刊文《浅析兰克史学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指出“兰克是19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家之一,他所倡导的如实直书、客观公正的治史原则...
本稿以研究兰克史学为中心,兼顾由兰克史学所衍生、对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产生重要作用的史学方法论著作,如伯伦汉《史学方法论》、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他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竞争关系。一方面,书稿以“中国立场”论述这些域外史家的学术个性与思想,与一般西方学者的观察聚焦点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细致勾稽再现他们在20世纪中国史学被接受、拒斥或误读的具体过程,进而分析他们...
2021年5月28日,“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庆祝建党百年专题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致发布词。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余新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张贺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闫坤,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云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晨阳等出席。发布会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杨艳秋主持。
近年来,世界风景变化万端,人类历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时至今日,我们能够而且需要从历史和史学的角度,更加深刻地反思全球化与地方传统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国际影响如何刺激并促使地方传统的革新。
扬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中国史学基础试题。
在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进程中,陈垣既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变革的影响,又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史学。他在中外交通史研究中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揭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和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史学研究方法上,他注意总结中国古代的考史之法,推陈出新,为新史学考证建立范式。他建设民族化史学的成果,影响和鼓舞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本土化发展。在20世纪新史料大发现...
晚清民国时期是目前所知留存史学学人日记最多的时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有近40部。史学学人日记以连续记录的形式展现了近代史学的独特内涵和多元价值,从学人日记来解读近代史学,不仅是史料观的转换,更是研究意识和方法论的变革。近代史学学人日记以其个性化的语言、生动的笔触记录下近代史学流派之间的交往、聚合、对立、冲突的生动场景,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家面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所作出的痛苦抉择,...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周恩来研究专家刘焱教授,于2020年4月17日下午2时许在家中病逝,享年94岁。近30年来,刘焱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的周恩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筹办四届周恩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著有《周恩来研究文集》等,主编有《周恩来与毛泽东思想》、《周恩来早期文集(1912-1924)》(上下卷)、《解放战争时期南开大学学运纵览》(上下卷)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过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得共和国7...
史学月刊》编辑部发起的新史学青年论坛,旨在为青年史学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各抒己见,碰撞思想,促进当代史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本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第一届2016年南开大学;第二届2017年南京大学;第三届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在青年学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2020年5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拟共同主办“第四届新史学青年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思想文化与时代变革”。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