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其他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1.554 秒)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增加了“交叉学科”这一大类,下设6个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赫然在列。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各大学已经开设了许多以特定国家或地区为名称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协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中国“入世”之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外交事业的繁荣,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也...
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不仅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学科建设推动解决国家重大发展命题的关键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为更加精准聚焦党和国家现实急需、发展急需、未来急需,中国人民大学立足综合优势,统筹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新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努力成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增长点和驱动新引擎,为探索...
过去几十年,欧洲一直试图重新恢复其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然而,随着欧洲各国日渐陷入发展困境,这种历史发展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渺茫。与此同时,亚洲不仅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中心,而且成为消费、创新的重要力量。2022年2月15日,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菲•博尔达切夫(Timofei Bordachev)在该机构官网撰文称,近年来,在中国的经济和全球影响力都日益增长的背景下,...
2022年2月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的通知》,吹响了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启程的号角。同日,包含237项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以及近年来当代中国学术著作越来越多地在国外出版译介,更标志着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走向世界。“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2022年2月17日,“对话”网刊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教授保罗•E. 格里菲斯(Paul E. Griffiths)的文章,探讨了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性。格里菲斯认为,强大的学科是跨学科的重要基础,大学要准确地辨别其中的“反学科”情绪并加以规避。跨学科研究是通过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特定问题,跨学科教育亦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培养人才。如果大学要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挑...
深化学术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具有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和完善这一系统工程中,学术评价工作扮演着“指挥棒”角色,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风向标。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成为阻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破五唯”,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
2022年1月1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与《文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明、和平与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学术会议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会议正式发布了希腊总统卡特里娜·萨克拉罗普卢致《文明》杂志的来信。2021年是中希文化旅游交流年,2022年是中希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希腊领导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希两国都...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和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要立足两个百年交汇和“十四五”开局的战略基点,把握新时代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厘清高校智库与一流学科两者间的功能互补、发展互促,以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
2021年11月26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暨中国海疆百年变迁学术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海洋史研究室、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暨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2021年9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挂职青年干部座谈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320会议室(谷城厅)召开。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所党委委员、青年工作组组长姜南研究员,以及全所45周岁以下青年学者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所青年工作组成员杜娟副研究员主持。
周弘,比较历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前任欧洲研究所所长,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20年第2期)刊发了王育济教授的长篇学术对话:Keeping Abreast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Sciences”: Dialogue and Exchange(与国际历史科学同行:对话与讨论)。
磁县陶泉乡一村民近日在本县炉峰山上发现一口重约500公斤的铁质古钟,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为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铸造,距今已有420余年历史。古钟由生铁铸成,钟体呈深褐色,高约123厘米,最大直径约60厘米。古钟从上到下依次为钟鼻、钟顶、钟身、钟耳。钟鼻上有两个后脑相连的怪人头,钟顶有一个U型铁鼻用于悬挂钟体;钟身由凸弦纹间隔,共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书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八个大字,中段钟身...
近年来,形象史学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与关注,对于这一史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要不断审视、盘点并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推动其正向、快速、深入的发展。同时,形象史学亦为丝路研究这一成熟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新的问题意识,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有鉴于此,围绕形象史学与丝路文献两大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院(会)《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联合承办的“201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