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 青年学 青年心理学 青年社会学 青年教育 当代青年研究 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 未成年人法律法规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毕业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66 秒)
2004年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毕业生的总量将达到300万左右,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等,都是一个挑战。而且,估计2005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面对这样一种形势和任务,我认为,重视和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根据新的形势进行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荣辱观”道德缺失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应该引起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就业、择业、创业和今后的职业生涯树立了应有的价值目标和道德标杆,是当前毕业生青年群体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的指导方针。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社会上出现了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横向挤压”,和大量的研究生占据本科生职位,本科生占据专科生职位的“向下挤压”,以及待业和自愿性失业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沉重话题。拷量这一问题的原因,人们总会提及高等教育“扩招”,认为高等教育的持续扩张所直接到来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学生质量的下降,恶化了教育与劳动市场之间的适配...
毕业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启职业生涯意味着步入了新的人生拐点。社会适应行动是一个较长的心理“断乳”过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度主要表现为职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和心理适应,在这种社会适应中,当前也伴随着他们社会化中的一种群体忧虑,既他们在社会适应中的“长大不成人”现象。基于各种原因,毕业大学生适应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适应障碍;在漫漫的社会适应过程中,毕业生群体应当巩固学校的学习成果,立足工作实际、着眼成功...
作为人力资源中同质群体的大学毕业生,在沪、蓉两地的薪酬有很大的差异,工资标准从整体上呈现出沪高蓉低的特征,但成都近年来已有部分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上海相当;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工资标准有非常明显的分层差异,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差异,不要以就业薪酬期望值差率的负值过大为理由而拒绝就业;大学毕业生求职者的薪酬期望值与招聘者开出的薪酬标准很难完全吻合,而对这种差值比率的分析,对大学毕业生求职时...
隐性就业是近年来在高校连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本文以北京K大学为例,通过对其连续两届240名隐性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因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经常遭遇到或隐或显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剥夺,认为隐性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出现并增多是大学生就业制度全面改革但又相对滞后的结果,在少数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独树一帜、人才“黑洞”效应和...
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毕业生匹配的就业市场应为“智力技能型”劳动力市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专科毕业生匹配的就业市场应为“操作技能型”劳动力市场。“智力技能型”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出现的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即与本科毕业生匹配的就业岗位不足导致的失业;“操作技能型”劳动力市场上,市场需求超过毕业生供给的条件下,出现的专科毕业生失业实质是“有效供给不足型”失业,即毕业生就...
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排序在前几位的重要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调查显示,随着高校招生数的增加,近几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紧缩趋势。2001年,全市5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5%,而2002年就业率约为93%,2003年就业率约为90%,紧缩趋势明显。这一逐年吃紧的形势并非上海独有情况。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情况更加明显。调查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7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有37万待业;2003年约有52...
大学生们想到毕业,有些忧郁,离愁别绪上心头,会突然记起某个小说的一句话:我们在盛开着希望的夏天走来,我们在欲望膨胀的夏天离开。
NBA总冠军戒指的联想——毕业戒指在美国的大学早已相当普及,但在中国比较少见。这些毕业生拿到的毕业戒指,是由各个院系自己设计图样,联系工厂制作的,形状、图样、所刻文字也各不相同,这与美国大学由校方统一制作毕业戒指的情况不同,应该算是完全“民间性质”的纪念举动。通过查询网上的相关资料,他们了解到美国的不少大学都有毕业戒指,而且NBA总冠军的象征之一也是总冠军戒指,因此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在进一步...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毕业前教育、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模式、丰富流动党员活动内容、实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完善高校与社会、家庭联合互动等教育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