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当代相关记录599条 . 查询时间(0.279 秒)
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中心挂靠文学院,研究人员由艺术院校从事东方美学研究、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的专家学者组成,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南开大学、中南民族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研究人员中,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教育部相关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研究人员学科背景涵盖文艺美学、电影艺术学、中国文艺思想史、美学、中国绘画、数码艺术、艺术设计、舞蹈等8个专业,涉及哲学、汉语...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12月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首尔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学者与会,省察和反思当代儒学发展,为当代儒学发展献智献策。
2023年11月3日至5日,第二届“应用伦理与当代社会”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道德与文明》杂志社和山西大学当代伦理研究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生命、生态与科技——面向未来的伦理学”。
社会加速批判是当代西方左翼反思资本主义体系的新视角,其试图从加速问题切入探究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结构性运作,从生存论和本体论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加速进程及其后果,不同程度地丰富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变化的理解。然而,竞速学的技术竞速逻辑实则是一种“速度达尔文主义”;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主张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与世界双向链接关系的“共鸣式”方案,实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加速现状的妥协;当代左翼加速主义提出的加快技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近日,经省委同意,省委宣传部发出通知,成立了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统观礼制发展史,经由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酝酿与发展,礼制在西周进至高度发达阶段,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因过于繁复而渐趋崩坏,《论语》中所记载的“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禘自既灌而往”等乱象都是失礼的典型表现。
每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均遵循其民族精神所铺设的路向,从其精神文化传统的奠基中获取必不可少的推动力,但根本上还是纷繁芜杂的时代问题的交互作用构成了其最强大的现实动因,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发展走向及其民族特色。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后人誉为“希望的先知”,被视为西方人文主义萌芽的先驱,他的思想在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与政治潮流的象征。他的诸多经典作品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在欧洲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在政治、哲学、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当代知识论中的事实转向     当代  知识论  事实转向       2023/7/21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的知识论是一个十分活跃且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发生所谓的“价值转向”后时隔不久,知识论又被认为正在经历一场事实转向。那么,究竟什么是事实转向?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转向?为什么迟至最近二十多年才出现?真的存在这样的转向吗?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
作为孔子对“仁”的一种解释,“仁者爱人”为历代思想家所推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今天,继承和弘扬儒家伦理精神,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伦理意蕴,发挥其面向当代生活的理论活力。
6月18日,《江畅文集》学术思想暨推进当代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构建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喻立平,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祝欣,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畅出席论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学界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化与文明的研究,深化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理论问题。
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图根特哈特(Ernst Tugendhat)于2023年3月13日在德国弗莱堡去世,享年93岁。他与尤尔根·哈贝马斯、迪特·亨利希被认为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是最早将语言分析哲学引入当代德国哲学的拓荒者之一,而在现象学、自身意识理论、伦理学、人类学等领域,他也作出了杰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中的勃发,中国古典美学渐成当代影视作品的重要美学品格。越来越多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影视作品涌现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受到亿万观众青睐。
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文化符号学是探寻人类意义活动的学科。中国是否有自己的符号学?本讲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遗产与当今世界符号学发展的态势,与诸位学友共同思考当代中国符号学在“意义”与“对象”双重维度寻求突破的可能路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