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西方哲学史 >>> 古西腊罗马哲学 中世纪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17、18世纪欧洲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俄国哲学 西方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西方哲学史 道德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39 秒)
2023年4月18日、25日,慧源哲学茶座·海外名家大讲堂——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系列讲座的前两期按计划顺利进行。德国哈勒大学哲学史教授、伍珀塔尔大学实践哲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启蒙哲学学会”第一届主席海勒·克勒梅(Heiner F.Klemme)担任主讲嘉宾,4月18日至6月20日,每周二下午15:00,在哲学学院侔天庐(东五楼428)进行,Zoom平台和Bilibili平台同步直播...
2019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当代英美道德哲学”学术工作坊在武汉大学振华楼哲学学院B301会议室召开。本次工作坊由武汉大学当代英美道德哲学研究团队主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近2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自然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的一个基 本命题。当时强大的自然法传统对斯密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在斯密的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此书 对nature一词的不同区分和多重思考,反映出斯密试图建立所有国家法律一般准则的自然法理学的努 力,以及他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的较为独特的自然观。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斯密的道德哲学具有 重要的意义。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效用对赞同情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 为,无论是审美还是道德赞同,效用都不是主要的原则。我们对物的赞美、对道德的赞同,不是因为它 们有用,而是因为它们是合宜的、符合事实的。合宜性是审美赞同和道德赞同的最主要原则。审美与 道德美的合宜性的标准来源于无偏的、全知全能的旁观者的同情。在效用论这个问题上,合宜性不完 全是经验的观察,还体现了一种“确定的意图”。它就像...
亚里士多德幸福论和康德自律论是两个不同的模式,前者反思行为的遵循,由目的之满足与否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价值,是以获得幸福为目标的实践道德哲学;后者反思行为的确定,以行为的根本动机及准则作为道德评价的准绳,是一种抽象和思辨的道德哲学论证。但赫费认为它们之间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人的行为的完整模式唯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赫费的道德哲学致力于整合这两种伦理学,他把两者差异定位在不同的行为结构上...
道德革命是怎么发生的?     道德革命  英国  拿破仑       2014/1/7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最后的惨败大家都知道,是发生在滑铁卢战役,在滑铁卢战役里面,率领盟军打败他的是谁呢?就是英国名帅威灵顿公爵,威灵顿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大英雄、大豪杰,他不止在战场有彪炳的军功,而且还是个大政治家,在英国几个首相的历史里面,他是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首相。
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走出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神学对上帝存在的证明,那种以为上帝就是创造者和救世主,人的一切情感、愿望、理智、行动都需要上帝之支持的“启示神学”遭到史无前例的极大冲击。但另一方面,有着悠久深厚基督教传统的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时既渴望建立人性尊严,同时又须臾离不开宗教信仰。于是,在这个张扬理性、高扬人道主义的时代,“理性神学”和“道德神...
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 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的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18世纪康德提出的“至善”及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19世纪叔本华高扬的同情和仁爱及尼采颂扬的“主人道德”,20世纪各种各样道德哲学的兴起及阿多诺提出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它们既是对各个时代的社会实践生活、尤其是道德伦理状况的折射,更是不同哲学思想在伦理学领域的反映。1997年出版的...
人们通常一谈到康德哲学,立刻就想起了康德那晦涩的文句和高度抽象的思辨概念。康德的道德哲学在这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康德曾明确表示,早年由于受到卢梭的影响,他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要提供一种对普通人有用的哲学。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是为他那表面看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达方式所吓倒,而是认真而耐心地切入他所表达的思想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确是处处在为普通老百姓考虑他们生存的根据,他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
康德的整个道德哲学大厦的建成,不能回避也是首先一定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为绝对地具有道德价值,什么样的道德法则具有普遍必然有效性。本文试从《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一窥康德的解决途径。
论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建立     康德  形而上学       2007/12/19
内容摘要:从理性法则同意志的关系上,本文分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建立的基本思路,论证了康德道德哲学中绝对命令、义务、善良意志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指出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建立的目的就是从主观上说明人类道德行为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能看出康德批判哲学的意义。 关键词: 道德 形而上学 康德 自康德哲学问世以来,人们对于康德哲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的理性批判上,将他的哲学定义为批判哲学...
冯俊,男,1958年1月生,湖北省英山县人,汉族。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学和研究领域:外国哲学,特别是法国哲学和英国哲学。英语精通,法语熟练。
张志伟,北京人,195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主要著作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生与死》,主编《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问题研究》、《西方哲学史》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