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经济史 分析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2.147 秒)
分论坛第六场:微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分析(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2014年8月24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管汉晖副教授主持下在经济学院606会议室成功举行,共入选14篇论文。 论坛第一节的讨论集中在微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分析领域。彭军等的论文《跌倒老人扶不扶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关注了时下热议的跌倒老人无人扶、讹人事件。他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跌倒老人与路人的合作策略与各自...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东西方的学者对此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以自我肯定需求作为基本理论,分析了苏联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出正是因为共同的自我肯定需求导致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初期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后期不同层面上的认知膜差异带来的自我肯定需求矛盾,造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乃至整个苏联模式的失败。本文证明了构建共同的认知主体的重要性,以及满足各个认知主体的自我肯定需求对于国家经济制...
本文运用“自我肯定需求”和“认知膜”等新概念,对冷战时期美苏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福利制度对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我们认为美国的福利制度优于苏联,这也是冷战最后由美国获得胜利的原因之一。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财富流动的重要一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建立全民性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和重要意义。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一改前朝“无为而治”、“生养休息”的做法,在财政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和改革币制,设置均输、平准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使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和干预达到一个空前水平。
封建社会中后期,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西部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次西部开发的热潮,其中较大的有三次,这三次西部开发虽为西部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开发的动因均与战争有关,因而开发过程表现出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未能形成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末解决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的问题。
运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就1983–2007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产生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滞后一期的负影响。有关政府部门要对当前的外资利用政策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削弱挤出效应,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
从激励因素和约束因素两个方面来解释我国园区经济发展。即园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政府、社会经济环境、产出和园区内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激励因素;也包括资源有限性、管理运作人才欠缺、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约束因素。
论述了县域经济的概念以及研究意义,并以湖北省大冶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说明其县域经济的特点以及经验,最终提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1979—1991年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特殊重要时期。该时期中国启动了经济市场化过程,形成了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其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该时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在矛盾的逻辑结果,是历史发展水到渠成的结论。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理论角度提出,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有两个:对工业化的激励机制和保证参与群体的公平受益。并根据对1927~1937年的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对此理论进行历史性论证。
技术进步虽然在短期内不利于就业的增长,但在长期内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52—2004年我国的就业、技术进步、平均工资、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在长期内促进了就业,平均工资对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了就业。
一般认为市场包括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后者又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相比之下,对资金市场研究还很不够。这里从供求关系角度对中国封建社会资金市场问题作几点分析。在中国封建社会,很早便有了商品货币经济及商业、高利贷资本的积累,而且与小农为主体的小生产方式的要求相适应,这种商品货币经济及商业、高利贷资本的积累任何时代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因此随着高利贷资本的长期运动和发展,随着高利贷资本与经...
   对主导产业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献较为多见,除此之外,对主导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的也不乏其人。李轶平(2000)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工业主导产业的演进及产业群分布情况。郭克莎(2003)对新时期我国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李崇阳(2003)、张宁(2003)和胡本田(2004)均从区域的角度考察了主导产业的有关问题,陈大雄和贺正楚(2004)归纳了高新技术型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衡量经济近代化的制度标准 经济史研究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这是无法确证的,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经济史研究的方法应该由研究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来决定。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经济的近代化为中心对中国经济史进行宏观研究,即对中国历史上经济运行的总趋势,尤其是导致该趋势产生的基本因素进行概要的分析与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揭示了制度对于激励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从...
本文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在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和政策要素下,农业的产出也有不同。综合比较后认为:“所有权农民私有、合作或适度统一经营”是相对较好的制度。因为在这种制度下,能较大程度地激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等要素的利用率也较高,从而使农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