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 >>> 亚太经济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亚太经济 分析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1.394 秒)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从日本、亚洲四小龙,到中国、东盟,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东亚奇迹”。从1970年到1980年期间,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12%至9.74%的高速增长。从1980年到1990年期间,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了6.49%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0年到2000年,这期间虽然经历了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
虽然直到1970年10月才由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也纳为首的专家首次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倡议,并于次年正式开始货币一体化进程,但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前期基础工作则始于1951年西欧六国在巴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随后西欧各国通过逐步推进至关税同盟、统一区域市场、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等阶段,逐步在联盟内部实现了商品、资本和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于1999年建立了欧洲中...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呼吁进行更深层次东亚地区货币金融乃至构建东亚货币区的声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是否应该加入东亚金融市场,就成为了中国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应当对中国加入东亚金融市场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
近年来,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凸显。按照美方统计,中美贸易逆差已高达2016亿美元,占美国总逆差的比重约五分之一。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划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具有相似的资源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发达工业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和发生在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流程以及具有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FTAs(自由贸易协定)除了内容安排上的不同外,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划分。仅仅建立在这样的理论上不足以解释FTA并且用来评判是否这些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和人类福利能产生积...
   一、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征分析    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2001年—2005年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从41亿美元,增加到100多亿美元,期间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4.5%提高到17.2%。同时,农产品贸易范围也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数量又有增加。比如大豆的数量达...
   一、地域相对集中且区域差异明显    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地缘政治的缓和、地理上的接近、产业结构及要素禀赋的互补使局部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形成区域经济圈。如“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东南亚成长三角带”、“东ASEAN经济圈”等,这种局部经济圈的出现决定...
中国企业FDI的产权结构及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50-2000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APEC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APEC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
本文回顾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从货币联盟的成本收益视角对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评述。结合东亚地区的经济现实,判断东亚地区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要求的经济标准,并对东亚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
韩国产业政策分析     产业政策  韩国       2008/5/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国,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汉江奇迹。虽然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但经过调整与改革又迅速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可以说,韩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其成功表明,政府为扶植主导产业发展而采取倾斜性的政策保障,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
本文通过对在华日资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日资企业在华经营管理者当地化的现状以及阻碍其进程的因素。中国籍员工已经成为日资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日资企业担任重要职务,推进经营管理者的当地化进程已成为几乎所有日资企业的共识。同时也发现,部分日资企业在华投资时间的长短与经营管理者当地化程度的高低并不完全成正相关关系。
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管理是工业转变增长模式的关键。本文借助Malmquist指数思想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构建了面板数据下的非参数成本前沿模型系统,并基于成本前沿模型将成本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要素配置效率、前沿技术进步、产出规模和要素价格五大因素的变化。研究发现1995-2002年,中国大中型工业38个行业的成本降低指数由1996年的-9%上升到2002年的15.4%,集约型增长行业个数...
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运用增长核算法(growth accounting)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5~2002年3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趋势。研究发现:(1)1996~200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平均为11.5%,而TFP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6.8%,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显示大中型工业的增长可以持...
中国的出口将对周边国家包括韩国带来深远影响。中国和韩国的产品出口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如何衡量中韩产品出口的竞争程度,是我们试图研究的主要问题。我们通过按技术构成对产品进行分类,并借鉴关志雄和Lall等人计算产品附加值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和韩国自2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和韩国的产业竞争程度并非表面显现的那么高,中国和韩国可以在国际分工的不同生产环节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