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发展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经济史其他学科 国民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财政学 税务管理学 货币银行学 保险学 国防经济学 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论经济学 近代经济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48 秒)
2015年10月10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近代经济专题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涛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魏明孔研究员等就经济史研究发展作了精彩的开幕致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黄凯南教授主持开幕式。随后进入主题发言阶段。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陈争平教授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与经济史计量研...
本书汇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系统收藏的抗战期间大后方出版发行的重要物价资料20余种,如《重庆市物价指数》、《重庆市物价指数月报》、《重庆市物价指数专报》、《四川省物价汇报》等,是研究当时国计民生状况的珍贵史料。
自1897年至1901年,严复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翻译成中文,名为《原富》。严复的目的在于向国人介绍作为西学体系之一的经济学,但事与愿违,与引起广泛回应的《天演论》不同,这本更称得上学科经典的著作并未得到太多反响。实际上,《原富》书中所主张的重视经济利益、任经济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观点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在中国获得主流认同。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它代表旧中国历届政府统治下的经济形态,是旧经济形态;另一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形态,是新经济形态。自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产生以来,中国近代经济的行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即旧的经济形态逐渐向新的经济形态演变,直至被新的经济形态所取代,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时期为了...
近代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近代  经济增长理论       2009/3/13
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并逐渐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试图对世界近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概括,通过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先后承袭关系、各代表模型的特点、简要推导及结论,将这些复杂的形式中的经济意义提炼出来,希望能够对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采取合理措施实现有效增长问题有所启发。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发生过两次白银风潮。第一次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第二次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后者是美国白银政策所引起,并直接导致中国银本位制的崩溃。探讨美国实行白银政策的根本原因,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多重影响,是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一美国白银政策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在白银问题上采行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1933年12月的《银购入法》,1934年6月的《...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问题。中国近代社会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三个大的阶段。     一、第一阶段(一八四○——一八九四年)   这是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转化的阶段。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在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在...
拙作《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在本刊发表以后,得到了王方中等13位学者的热心评论。各种不同的意见,对我都是有益的。我都怀着感谢的心情认真加以考虑。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觉得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上,还应该明确一下自己的意见。 这个问题,事实上在我脑中盘桓了近30年。这一思想的最初萌芽,是受到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严中平同志的启发。60年代初。当他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严中平同志就在编写组...
一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全年发表论文263篇,接近改革开放以来至199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5000篇的年平均数277篇。其中确有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运用新方法、新材料的有独到见解之作。然而,也应该承认,有相当部分是就事论事的平庸之作和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历史时期,或贯穿于近代或集中于晚清,而北洋时期及其后的国民政府时期则显得薄弱。研究的主题,工商、交通、外贸是重...
本年发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学术论文共有291篇。从数量上看,较 1997年有所增加,从质量上看,也较1997年有显著提高。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仍然存在,但研究新问题的论文明显增多。其研究分布,从历史时期看,有后移趋势,对于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研究有所增强,论文数目达107 篇,较上年增加35%。从研究主题看,农业经济史成为重点,有关论文达54篇。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
2000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文约为250余篇①,较1999年有大幅度减少②,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首先表现在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其次表现为较为注意理论与方法;第三表现为强调对于现实的干预作用。其研究重点移至财政金融③,也体现了经济史既干预现实生活,也接受时代影响的特色。 一、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多年以来,“创新”并未成为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响亮口号,这是低水平重复和平庸之作屡屡出现的...
2001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继续平稳发展,全年论文约二百余篇,与去年基本持平①。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其特点如下: 一、理论和方法的讨论继续深入 吴承明先生全面阐述经济史方法论问题,指出在经济史研究中,价值判断是必不可少的。他主张要有两种价值判断:实证的(positive)和规范的 (normative)。作实证判断时,应把所论事物或行为放在它产生或运作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即...
2002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过热的局面已风光不再。全年论文不足百篇,与往年数百篇的数量相比,差之甚远。研究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一、研究老问题多,研究新问题少;二、实证研究多,规范分析少;三、利用间接资料多,利用直接资料少。这三多三少的特点既反映出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界存在着浮躁心理,也说明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形势比人强的原因。 一、对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探索 杜恂诚运用新制度经...
1999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呈质升量增的态势。全年论文为415篇(本文所统计论文采用1999年发行的中央和地方各报刊和各大专院校的学报),较1998年猛增42.61%(据拙著《1998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文史哲》1998年第3期,1998年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为291篇)。低水平重复和文章“克隆”现象均有所减少,而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发掘新材料的论文明显增多。...
中国和日本同属非西方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同样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开始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行自上而下的工业化并由此开始从传统经济近代经济的过渡过程的。但是,中日两国的工业化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日本在20世纪10年代以前就初步培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国则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清末新政,不仅没有初步培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清政府反而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