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城市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城市史 历史研究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28 秒)
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全名为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地点在马场道188号,期间所属关系几经变更,1979年3月17日天津社会科学院成立后,历史研究所并入天津社会科学院。
任云兰,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城市史研究》副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天津社会科学院学术带头人,天津市档案馆近代天津历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82——1989年,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2002——2007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专业博士研究生。1989年6月到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
任吉东,男,1976年生,河北省赞皇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研究员。研究专长为近代中国城市史和近代乡村社会史,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承担市级、院级课题6项,书籍和论文多次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奖。 主要成果: 学术专著: 1.《多元性与一体化: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2.《城市化视阈下的近代华...
王静(1977-),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华北城市史。 先后出版有《近代旅津山东商人》(专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9月,曾获院优秀成果奖,科研创新奖)、《街头生活:沉默的二十世纪欧洲史》(译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7月),并在《天津社会科学》、《史林》、《中国社科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万鲁建(1980—),山东曹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租界侨民史、近代中日关系史、天津史。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 先后出版有《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近代天津日侨回忆录》(编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编译,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1月)、《潜伏在...
专业咨询 利用专业历史知识为社会提供专业性服务,包括承接社会课题、与媒体合作参与策划重大文化活动,为广播、电视、电影的节目制作提供咨询,到工厂企业和学校讲课等。 承接社会课题方面,主要是发挥本所在上海城市史研究方面的专业特长,为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专业咨询服务。2003年,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全市大讨论中,我所承担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城市精神研究”。研究成果对于上海城市精神,对于上海人特质进行全...
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所在致力于高端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以历史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为己任,为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专业咨询服务,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上海历史研究所五年规划》(1958-1962)中写道:“为着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必须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经常通过报告讲座、报纸等方式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使广大工农干...
2005年3月29日上午,著名摄影家(我所特约研究员)尔冬强先生来历史所作了“视觉中的上海史”学术报告,并被聘为历史所特邀研究员。熊月之副院长出席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历史所周武研究员主持。尔冬强先生是自由撰稿人,先后出版了50多部摄影作品,所有作品均与历史研究紧密联系,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尔冬强先生在报告会上详细介绍了自己从一个编辑,转变为自由撰稿人,以及涉足历史研究,尤其是上海...
英国布雷思特大学毕可思教授来历史所讲学 2006年5月26日,英国布雷思特大学教授毕可思(Robert Bickers)先生来所进行学术交流。毕可思先生常年从事东亚和殖民地史的研究,重点是大英帝国与中国的关系史,特别是外国人从1843到1950年在上海的社会史,曾以"在中国的英国人"为侧重点,从英国的外交官在中国、英国的传教士在中国和英国的殖民者在中国三个方面考察了中英近代以来的关系,尝著有《英...
2005年3月15日,郑祖安研究员在所会议室详细介绍了他承担的上海市重点课题《苏州河史》的研究思路、方法、要点,重点。 从地域上;对苏州河溯流而上,从宏观到微观作了详尽的考察,认为下游精彩,中游平平,上游本色。 从时间上;对苏州河从上海开埠到现在,查资料、跑档案馆和访谈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针对有关苏州河的资料杂、乱、量大的特点,他有重点地从线(主要从北新径到外滩)到面(河南路桥-恒丰路桥[仓库区],...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附当代史) 本所成立之初的主要科研方向即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因此无论是当时的远景规划还是年度计划都是以搜集整理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及进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为中心。1958年开始设立的4个研究组中,除第一组研究古代史外,其余3个都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二组以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为主要任务,第三组以研究现代史为主要任务,第四组以研究中国现代史学思想史为主要任务。1958年的重点研...
2006年5月23日,历史所举办建所五十周年系列讲座,本所钱杭研究员、金大陆研究员分别作题为《关于日本靖国神社的几个问题》以及《崇“武”的审美及其蜕变:1966-1976年上海服饰变化》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会场气氛热烈。 钱杭研究员的报告,以翔实的图文资料对日本靖国神社的历史和结构展开论述,并分析了支撑靖国神社的基本理念。他指出,靖国神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其前身“东京招...
2005年11月1日,我所研究员罗义俊、副研究员施扣柱向全所科研人员作《顾颉刚和<古史辩>论拾遗》以及《民国时期上海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报告。 罗义俊在报告中提到,作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顾颉刚、古史辩运动以及胡适关系作一客观的阐述,表示不赞同将其三者关系割断的做法。古史辩运动展现了一个“无政治的应用”的束缚、无家派门墙的学术大平台,顾颉刚展现了其艺术性的超越的学问境界和广纳歧见的大胸襟。罗先生以学...
2005年7月15日上午,罗苏文研究员在历史所学术会议上作关于《高郎桥:近代沪东一个棉纺工人生活区的形成(1914-1949)》专题报告。她谈到了高郎桥地区作为近代上海一个租界、华界的交接处,同时也是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地域文化交界,是一个以棉纺为支柱产业、棉纺女工为主体的有特点、保存时间长、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小区。报告阐述了这一地区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反映几个问题:一,高郎桥地区的主体棉纺厂,以...
2005年9月9日,我所举行二场学术报告会,一.程兆奇作《日本第十军军风纪》、《中共谍报团李德生询问调书》专题学术报告。程兆奇先生长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对于中日关系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谈到,现今两国出现的问题在于关于历史认识的差距,如南京大屠杀的死难人数上,两国对30万这个数字存在很大争议,西方主流学术界也对此质疑,因此必须从日方的材料入手,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他作《日本第十军军风纪》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