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2020年11月26-27日,“重访恩格斯: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高端学术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分会年会在苏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分会、《哲学研究》编辑部、《江海学刊》杂志社、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苏州大学东吴哲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4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新发展观》这本著作全面阐释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展现了分析国情世情的科学思想方法;阐释了唯物史观关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历史定位的原理,深入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阐释了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的科学理论根据,概括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品性”;反思了改革开放的经验和问题,揭示了转向科学发展的历史“新拐点”。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当前人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
马克思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产生过影响,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其实不然,缪尔达尔(1974年获诺奖)就明确表示:“马克思的浩瀚著作是值得一些人去全面研究一番的,尤其要沿着我所遵循过的方向去探索他可能在这里和那里所做的转弯抹角的暗示。”
对思想史的考察可以多视角的,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也是如此。对人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哲学研究的中心线索。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揭示过程考察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以马克思经典文本为依据,从一个新的视角描述唯物史观形成的路径,更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
在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观念的问题上,哲学界存在着两种趋向:一种趋向是按照启蒙思想的模式来理解它,另一种趋向是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理解它。前一种思路是把马克思的思想启蒙化,后一种思路是把马克思的思想后现代主义化。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观念就必须分清马克思的思想与这两种思想的区别,从而说明马克思的思想的当代价值。
阿伦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使得“公共性”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哈贝马斯的公共舆论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是马克思曾经主张过而后又扬弃的一种思想,而阿伦特的公共性主张与马克思的思想因为都关涉人的生存危机,因而具有更多的“亲近性”。但是,马克思寻求的是人的解放以及由此所要求的社会解放,即把社会从资本的支配下解放出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联合体之间共享自由发展的社会。这种主体间的相...
130年前,马克思就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很多理论至今仍是我们的研习对象。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思考西方所谓的理论和实践(Praxis)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哲学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状态走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的理论不会自动实现,它的实现将取决于人们对其感兴趣的程度。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理论的某种阐释,这构成了试图通过恰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马克思的立场的种种努力。
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研究中,生产力概念往往通过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实体性要素加以说明。这种“要素说”解释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一提到生产力就会联想起人才、资源和先进机器等非常具象的实体性的东西。但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一种根本性误读,其来源是苏联教科书对《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用于描述劳动过程中三个构成因素的任意挪用。①这种误读在后来的解释性传播中,使我们愈加远离马克...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不是“多线论”,而是世界史观图景中的唯物史观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世界史观的辩证统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顺序性思想,应该从时代精神的高度、人类历史的长度和世界历史的广度予以理解。我们也可以用马克思“跨越论”来解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现代社会是在否定传统社会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肯定现代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也就必然的或否定之否定的扬弃现代社会的人类史前史、走向未来真正的人类史;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它为实现自己而盲目地克服障碍,必然有助于我们认识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历史课题。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他关于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与经济生活、市民与公民以及人类解放等问题的思考,蕴涵着一些对日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历史唯物主义意义深远的潜在因素。为了更清楚地展示马克思前后哲学的一贯性,本文立足于马克思早期哲学的重要文本,围绕着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市民与公民关系上的根本分歧,详细考察了马克思所主张的“个人”,即市民与公民相统一的“个人”。
“自由”一词源出于拉丁文的“liberas”,本意指的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受动中解放出来。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始终,而自由的每一程度上的获取都彰显着人的地位、能力及人的主体性,因而自由问题也就作为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对待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进入了以人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哲学家们的视域。 自由是伴随着主体的出现而出现的,是自由主体的本质属性,关于这一点各位思想家们达成了一致看法,但他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们看到,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关系。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例如,一个物体不断落向另一个物体而又不断离开这一物体,这是一个矛盾,椭圆便是这个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之一。”(《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2页。)马克思这里说的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是指...
“经济人”假定不仅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市场经济得以确立的基本前提。那么马克思是怎么看待人性的呢?当下经济学界最常见的理解,是把马克思有关人性的假定归结为“利他论”。然而这种解读已经严重地曲解了马克思有关人性的看法。 事实上,马克思对人性有多种表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一是把人性归结为“社会关系”。比如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马克思并不是为了营造他的哲学体系来创立唯物史观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放事业,当作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无意于构架任何仿佛能最终地解释世界的哲学体系,而全身心地关注着无产阶级在现存社会秩序中的真正处境和历史命运,致力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分析和科学考察,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现存世界秩序提供革命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马克思是在为无产阶级寻求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