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相关记录483条 . 查询时间(0.044 秒)
苏联的解体使得世界社会主义步入空前低潮,但中国成为顶住这一逆流的中流砥柱。在将这一成就归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以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余,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与我们党在八大前后开始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有着直接关系。在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时,把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与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把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9年与后30年完全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
毛泽东的解放思想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解放思想观点形成和初步阐发时期。
毛泽东、邓小平同志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编者的话  本报8月13日和8月17日先后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摘编》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怎样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天,我们再发表《毛泽东、邓小平同志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供大家学习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都是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作出的,因而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1.裴度注重调查研究,而且“出以亲身”  毛泽东在读《新唐书》卷173《裴度传》时,写下这样的批语:“调查研究,出以亲身。”(见本文左上角)  裴度(公元765―839),唐朝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曾任御史中丞。《新唐书·裴度传》记载,裴度受宪宗之命巡视诸军,此番巡视,使裴度掌握了敌我双方大量的信息。毛泽东写的批语,赞赏裴度深入前线了解情况,由此提倡搞调查研究要“出以亲身...
湖南科技大学王少青教授的新作《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性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是我国文艺理论工作者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新的理论成果。
王秀华、程瑞山合著的《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过对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贡献了一份新成果。该书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长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创造性地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建立在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毛泽东不是孤立地考察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历程,而是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层结构中去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形态的变迁。毛泽东对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文化形态做出了这样的区分:第一是帝...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的革命动员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为手段,以政治动员、征集新兵、筹款以及肃反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动员思想。这一思想,既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一个深入理解。不过,由于当时革命的不够深入,他对革命动员问题的思考也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矛盾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法则,贯彻科学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矛盾的法则,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坚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法则,积极化解矛盾冲突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06年8月19日至22日,第13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党校、社科院(所)、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讨。
毛泽东的权利思想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客观历史情势的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特别是其对西方人权理论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毛泽东权利思想的性质。然而,毛泽东并没有照搬马克思的权利批判理论,即没有采取超越人权的立场,而是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正面地阐述其人民权利思想。
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基本涵义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总的认识和看法。社会主义观有其基本的特定内涵,但同时它又是与时俱进的。本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中,找到更加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这个世纪上半叶的历史主流就是追求社会主义的前途;下半叶的历史任务就是实践社会主义的事业。毛泽东、邓小平是中国20世纪这两个阶段的总指挥。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直接指导下前仆后继地展开的。
 毛泽东,这个在过去高压时代完全属于禁忌的名字,在台湾社会有着奇特的影响力。在昨天,他还是万恶的匪酋,是“杀朱拔毛”的对象,在今天,却是传记、野史、谋略等各种书籍讨论的主题。毛泽东的影响力已经超过左翼运动的范围,不管左派、右派都谈论他的事功,演绎他的言论,感染他的魅力,和毛有关的各种物品也往往成了贩卖的商品。不过毛的思想与功业真正发生深远影响力的还是在台湾的左翼圈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