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 >>> 亚太经济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亚太经济 市场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196 秒)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呼吁进行更深层次东亚地区货币金融乃至构建东亚货币区的声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是否应该加入东亚金融市场,就成为了中国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应当对中国加入东亚金融市场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
   2004年底,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执行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5年7月1日起,中国—东盟7000种产品...
不完善的债券市场是亚洲各国金融体系的薄弱领域之一。尽管亚洲储蓄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但由于亚洲地区的资本市场不发达,融资结构中过度倚重银行贷款,亚洲的储蓄一般必须经由欧美金融市场才能形成对亚洲企业的直接投资。结果,亚洲金融资本市场就面临着双重风险,即银行体系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项目融资的期限错配(Maturity Mismatch)和外币借款支持本地项目融资的币种错配(Cur...
本文以1999年到2001年发生股票名称变更的14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名称变更对股价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不具有任何经济意义,也不向市场传递任何新信息的公司股票名称变更“事件”可以像具有经济意义,包含新信息的“事件”那样引起股票价格的显著波动,而且这一波动呈现出过度反应特征。这种股价波动可能与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有关。由于既具有“事件”特征,同时又不包含新的信息的“非事件”在证券市...
两度加息由超低进入攀升周期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提高联邦短期贷款利率25个基本点,即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l%提高到1.25%,同时将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上调到2.25%。8月1O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再次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O.25个百分点,升至1.5%。考虑到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已经逐步走高,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且可能已有通货膨胀的苗头,...
本文以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民营企业与非民营企业在经营绩效上的差异,然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深入分析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总结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在运营状况、赢利、资本结构和市场评价四大绩效方面的表现都优于非民营企业;但是,由于民营的素质良莠不齐,潜在的风险也较高。民营和非民营在绩效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的差异造成的。之后,我们采取严格的计量回...
2003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一行3人赴日本进行了为期14天的企业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之一是日本企业在21 世纪的海外投资战略。我们走访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索尼公司、松下电器公司、NEC 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欧姆龙公司、宝酒造株式会社、朝日生命保险公司、朝日不动产管理株式会社、住友集团的日本综合研究所、日本滨松光电子株式会社、日本普华永道(KPMG)会计公司等企业。并就所考察的相关课题内容与日...
在综合了新古典和结构主义学派关于产业成长与市场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落后国家产业成长的特点.运用“互动学习和产业成长”分析框架,研究了在加入WTO后(市场开放)我国汽车产业中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的战略调整以及这两类企业之间相对竞争优势的变化,并结合当地企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分析了该产业的未来变化趋势。
最近,亚洲国家就培育亚洲金融市场的入口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根据亚洲金融市场的风险以及特点,作出了初步选择。日本财务省亚洲债券市场研究会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债券与银行贷款有着极强的替代性,因此,通过培育债券市场,动员一般投资者大量持有债券就可降低对银行的过度依赖,促进长期资金的平稳转移。 入口选择 培育亚洲债券市场,研究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的关系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目前更需要解决具体以何种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增。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一改此前高速的增长,转入了长期的萧条与徘徊。日本经济是如何实现高速增长的,又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长时期不景气的呢?由李赶顺教授所著、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现代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政策》一书,正是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在这里,笔者本人不打算详细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后 ,中国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并逐渐形成了劳动市场。 2 0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 ,解决了众多劳动就业问题 ,但因过去持续几十年的劳动力人口增长 ,未来劳动市场仍将面临供需矛盾和强大的就业压力。通过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预测 ,展望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