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文化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591 秒)
2023年11月16日,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重庆乾元国学研究院主办,北京盈科(重庆)律师事务所承办,民革重庆市江北区中兴支部、农工党江北区委前进支部、重庆大学重庆校友会国学分会等协办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术交流会在江北嘴金融城举行。
2023年9月28日至29日,恰逢中秋节来临之际,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尹俊芳副教授赴陕西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参加了第四届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论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939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8年后,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认识到必须坚持把...
主体意识、理论创新、意识形态和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维度,其中主体意识是起点,理论创新是基础,意识形态是核心,话语权是标志。
近日,中央宣传部印发了《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人选名单的通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永志教授入选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并获批配套项目经费30万元,这是我校在人文社科领域高层次青年人才工作取得的又一突破。
黄日干(1975-),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硕士、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南宁师范大学(原广西师范学院),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5月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第一期支持对象)。主要社会兼职:广西高等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会员、广西发展战略研究会专家。
甄修钰,教授,1975-1976.11,在家乡小学担任老师;1976.11-1979.7,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学习;1979.7-现在,在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所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西方古典史
应对包括文化保守主义在内的社会各思潮的挑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中的重要情 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当时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乃至中外文化关系如何 处理,以本位文化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构成了间接但却是根本性的挑战.为 此,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从回应的方式来看,体现在间接回应、直接回应和完备回应三 种类型上.从回应的...
由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1月5日成立,中心将整合“三校一中心”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
文章对“人民群众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范畴的由来和不足做了较深入的讨论,并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在网络社会中, 生存的虚拟化进一步彰显了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的彰显既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确证的事实表现, 也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理性确认的知性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看, 虚拟生存具有实践的特性, 仍然是人为实现“ 意义性” 生存而进行的对象性的文化实践, 它理应建构的是现代人现实的“ 意义性” 生活世界;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规避现代人虚拟生存的异化现象, 进而确证现代人的一种新的“ 类” ...
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改革研究会、《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辑部协办的“国家核心价值与公民文化建设”研讨会于2010年8月13-14日在长春举办,同时召开了全国第12次真理讨论会,全国第8次改革理论讨论会。
本文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四个主题。作者通过将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现代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了价值学分析,指出新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一批判中,...
面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巨变,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石的生产力理论,尽管仍不失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但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生产力的产生,为我们研究探讨生产力问题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使我们重新认识生产力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赋予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以崭新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
面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巨变,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石的生产力理论,尽管仍不失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但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生产力的产生,为我们研究探讨生产力问题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使我们重新认识生产力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赋予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以崭新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