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政治制度 行政学 国际政治学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政治学 中美关系相关记录196条 . 查询时间(0.039 秒)
2011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华盛顿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胡锦涛的这次国事访问,事关世界经济和东亚地区的稳定,中美双方都十分重视。经过了2010年的起伏,这样一种关系缓转和再定位,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各方。
任何关系因时因势而异,中美关系也不例外。中美关系是个经常性受到关注和讨论的问题,然如以发展和变化的视角去分析,每一次当有新的理解和认识。由于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因此更需要从全球、地区、双边和次国家等多个层次并将其置于各个领域予以观察和分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潮流,进而塑造积极、全面和建设性的中美关系
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美关系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逆转趋势。一方面,一度因六方会谈合作而大有希望的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合作局面,因朝核僵局、“天安号”事件、中日“钓鱼岛风波”、俄日“北方四岛问题”而风云突变,使得东北亚格局有重回冷战状态的风险,构筑一个和平稳定的东北亚格局似乎渐行渐远。另一方面,自“9·11事件”以来享有长达八九年时间稳定状态的中美关系,也突然出现转向。中美之间围绕...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 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 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
本书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的结晶。1996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5月在波士顿又举行了一次学术讨论会。现在作者将两次学术会议的论文作了认真修改,合在一起出版,为学术界奉献了一份厚礼。收入书中的中外学者的16篇论文探讨了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两次台海危机、中美大使级会谈、越南战争与中美关系、中苏分裂...
2010年12月10日-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当前地区热点问题、亚太战略形势、中美关系走向、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等议题,以及五所高校如何在亚太安全研究领域继续推进合作,进行了积极、深入和富有成果的讨论。与会学者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权力平衡”发生了显著变化,世界财富和权力...
2010年10月14日至16日,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委托,由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和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联合举办的“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新思路”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共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美利坚大学、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十一位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的权威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0年4月13日下午,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主办的“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前瞻”专家论坛在我校颂恩楼220隆重举行,此为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专家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主讲者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David Shambaugh教授,美国富布赖特短期讲座项目(Fulbright Guest Lecture Program)由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交流中心创办,始于1983年,主要目的是发展中国大学的...
“回眸与展望:当代世界与中美关系”纪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中美关系高端论坛于2009年10月10日在校举办。校长俞立中、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Christopher Beede先生、美国驻巴基斯坦前大使Nicholas Platt先生等受邀出席论坛。本次论坛由我校美国研究中心、我校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外语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衡山教授主持...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冶中,中美关系首当其冲。 过去20年,随着中美利益交汇增多、交往密度增加,安全议题的主导性地位下降,中美关系进入复合相互依赖时代。在这个双边关系的新时代,中美两国的身份、地位和责任由原来的固定、清晰转向漂移、模糊,中美都必须重新认识自己...
2008年12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国际合作局主办,美中政策基金会协办的“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近百位中国学者与会。曾亲历中美关系发展的中国前驻美大使柴泽民、李道豫,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前驻英大使马振岗,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J. S...
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新起点     中美关系  历史  新起点       2010/8/18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美关系的人,对比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以说是感慨万千。这30年时间,中美关系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当中许多人经历过两国关系“蜜月”时期,也亲身体验过“冷战”结束前后的艰难岁月,一直到关系恢复正常和此后的持续发展的年代。看到两国关系今天的状态,既感到激动,也充满期待。
中美关系变化的展望     中美关系  变化  展望       2010/8/18
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2008年12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美国美中政策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载美国资深外交官傅立民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陈宝森等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及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教授为此次会议提交的书面发言,以飨读者。
中美关系的未来     中美关系  未来       2010/8/18
正式建交30年来,美中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诸如贸易、币值、知识产权、人权、台湾和西藏等若干问题造成了摩擦,但这些问题在任何一种正常关系下都可以得到控制。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和美国是否将拥有一种正常关系
民主国家同盟是美国普林斯顿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提出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对美国大西洋战略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诠释,在亚太地区则通过美、日、澳、印四国同盟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得以体现。近年来美国与日、澳、印等所谓民主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军事交流与合作,显示出美国对外战略,尤其是对华战略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考虑。民主国家同盟战略若变成现实,美国势必加大输出民主和人权的力度,从而将对中国施加更大的意识形态压力。这种情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