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现代哲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现代哲学相关记录740条 . 查询时间(5.346 秒)
政治策略与民初宪政的历史经验          2008/1/15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帝国260多年的统治。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纲领的中国同盟会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以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败为标志,不但国民党陷入困境,民国亦名存实亡。从1911年10月10日起义至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内政局跌宕起伏,成败交替。痛骂袁世凯专制、反动,可以解恨,但无法增加政治智慧。袁氏本来是新旧参半的人物,要回答的问题恰恰是这个清...
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2008/1/9
北京师范大学郑师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批准号为:91BZS029),于1991年立项,2004年5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现将该成果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摘编如下: 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它的文化思想徘徊于欧化与国粹之间,对新文化运动多持批评态度,故在相当...
启蒙的自我瓦解          2008/1/8
90年代的中國思想文化界,是一個重新分化的年代。在80年代的新啟蒙運動之中,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在文化立場和改革取向上,以「態度的同一性」形成了共同的啟蒙陣營1。但這一啟蒙陣營到90年代,在其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化。圍繞著中國現代性和改革的重大核心問題,知識份子們從尋找共識開始,引發了一系列論戰,並以此產生了深刻的思想、知識和人脈上的分歧,因此形成了當代中國思想界的不同斷層和價值取向。就中國思想文化界...
本文指出,《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具有哲学宣言、文化宣言、 政治宣言三重意义。《宣言》试图在一个一般化的文化本末体用论的基础上,证 明民主与科学在中国文化本体的位置上就有其“种子”,因而,民主与科学是出 于中国文化“自身方向”上的要求,是一种内在必然的现实命运。但是,由于对 民主与科学的认同感表态方面意愿过强,《宣言》却损坏了其文化本末体用论作 为一般性文化理论的地位。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重《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熊十力的易学是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宇宙论;马一浮的易学是以“性理”为中心的本体-工夫论;方东美的易学是以“生生”为中心的形上学;牟宗三的易学是以“穷神知化”为中心的道德形上学;唐君毅的易学是以“神明之知”为中心的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圆教。他们以现代哲学的观念与问题意识重点阐发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生命论、人性论...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易学新思潮          2008/1/7
20世纪上半叶的易学新思潮与20世纪早期的文化转型密切相连。当时的文化是在批判 地继承传统,又吸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特点是倡导科学与民主 精神,这尤其与西方学说的传播,国内民主革命兴起有关。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同样也影响 到易学研究领域,从而使古老的易学发生转变,出现了以新思想、新方法研究易学的新思 潮。主要表现在义理易学由传统儒家之学向现代学术思想发展;象数易学由传统的互体、 ...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2008/1/7
在古中国人关于“道”的学问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即“天人合一”的观念。实际上,可以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看作是古中国人关于“道”的学问的核心问题。而且,“天人合一”与近现代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古中国人的“道”的学问与近现代哲学可以最终在“天人合一”的旗帜下融合起来、统一起来。 然而,中国人的“道”的学问与近现代哲学还是有所区别的,且其最主要的区别在各自的开端就以方法论的...
张申府访谈录          2008/1/7
  张申府在20年代初,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介绍罗素哲学而知名;与李大钊、陈独秀有较多联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曾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在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时退党。30年代初,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讲课,在学术界有较高声誉。因参加“一二·九”运动并任游行总指 挥而入狱,后由冯玉祥保释出狱。50年代,由周恩来安排,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晚年任全国政协委...
价值有事实的基础吗?抑或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斯蒂文森在《伦理学与语言》中支持后者。他独创性地提出,给一个价值语词或带有情感意义的语词下定义,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是达到认识的目的,而不过是推荐某种事物,劝导人们接受该事物而已。基于此观点,本文认为,邓小平给社会主义重新下定义,并非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而是旨在破除原有定义的狭隘性,以使市场经济能够划入社会主义的范围内,其作用在于劝导人们接受原不可接受的...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谢林在1800年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按照谢...
“信息”的哲学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未引起哲学界真正重视。最近西方哲学界提出“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简称PI)研究纲领,把“信息”作为哲学基本概念列入研究范畴,认为它和存在、知识、意义具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哲学面临着信息转向。本文将着重介绍信息哲学这门新兴的、具有交叉科学性质的哲学学科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当我看这条规定的时候,我感到极大的震惊和愤怒: [爱智论坛发帖须知:本论坛为哲学专业学术论坛,不欢迎自建的哲学体系。虽然对哲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我们取较为宽泛的“哲学”概念,讨论形形色色的哲学问题,同时坚决反对宣扬自建的哲学体系,因为哲学是学问。] 我近日偶然打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爱智论坛”网,发现了这条“发帖须知”。 身为大学哲学网站,竟如此赤裸裸的歧视、排斥“自建哲学”,简直让我大开眼...
当代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美国哲学促进会主席、杜威研究中心主任、南伊利诺斯大学哲学教授,新版《杜威全集》主编莱瑞•海克曼(Larry A. Hickman)教授近日访问复旦大学。10月20日,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聘请海克曼教授担任顾问仪式在哲学系举行,随后海克曼教授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武:作为一位以实用主义为立场的哲学家,您如何看待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功能? 海:对于所有文...
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          2008/1/3
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复探讨的重大问题。所谓现代化,指的是追求、实现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发源于西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运动;而所谓现代性,则是现代化在实现后所呈现出的基本性格,其主要的特征是工具理性、科技文明的凸显与膨胀。因此,现代化与现代性固然有所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难以分开的。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世界相比,对于正在追求和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民族国...
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近年来,中国哲学家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探讨热情,程仲裳先生曾著长文探讨,孙伟平先生也有专著出版[i]。这些论著概述了西方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探讨的理路及分歧,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给我们直接切入休谟问题的本质提供了学理上便利。笔者认为,中国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