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中国美学史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美学史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4.023 秒)
《论语》生态思想阐释     论语  孔子  生态       2009/8/27
《论语》是儒家经典,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倡导敬畏天命,重生惜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推行仁义礼智信,做事中庸,与他人和谐相处。它主张俭用节欲,寄情山水,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人类学仪式研究硕果累累,但也日益显示出缺陷与不足,这一缺陷与不足表现为现象与细节的描述过多、对现象与细节的解释不够;对当前的静态描述过多、对历史的动态分析不够。有鉴于此,笔者提倡对仪式进行发生学研究,从而清晰地梳理层出不穷的仪式概念,为仪式的发生及其历史演变正本清源。本文试以古希腊酒神祭祀仪式为例,分析仪式的发生及历史演变,从真正的人类学意义上把握仪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汉语思想界对于中国生命美学的诞生因缘有两种看法:其一、中国传统美学就是一种生命美学;其二、将中国现代生命美学领受为中西方生命思想对话的产物。这两种观点无疑都有其合理性,但在论及中国现代生命美学生成的具体机制时,第二个观点无疑更具有解释力。中国美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话中完成的,现代中国生命美学自然也生成于这个过程,只不过其借鉴对象具体地落实为西方生命美学。西方生命美学强调宇...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而进入现代性历程以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概念、新名词,不断产生,如黄河长江,波澜壮阔,此伏彼起,推陈出新,中国的现代思想就是由此产生出来,编织起来,结构起来,丰富起来,与词俱进。在中国现代性历程中产生出来名词、概念、观念、思想里,最主要关键词是什么呢?仔细寻思,发现有五:进化、革命、阶级、改革、和谐。
位于重庆市的最中心的解放碑,已经变成了西南乃至全国都有名的步行街。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那林立的高楼,可能会仿佛感到一种香港,乃至纽约的味道。然而,当解放碑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性的大都会规模的步行街的时候,还是叫解放碑。而且解放碑的那个碑的的确确还竖直立在那里。这碑作为步行街的中心,与四面的高楼,形成了一个多重意味的景观。 解放碑,现在成为重庆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文化符号,然而,解放碑自其最初成立之日...
中文版前言这部书1997年出版,至今已十年了。起始是博士论文,也就是我在大学研究院里读书时的作业或操练。后来,工作以后利用教课、杂务和研究的间隙,加上了三个章节,修改充实论文,成书出版。这是美国大学每个教书匠,为保住饭碗都必须做的,因此在当时的前言中我也没对此抱奢望。我说,此书不过在图书馆中无数荡灰尘的书堆里多加一册,半年之内不要在跳蚤市场当废纸贱卖,就属万幸。旧俗给小孩起名,起得越像阿猫阿狗,小...
近日,朱立元先生和王振复先生各自主编的三卷本皇皇巨著《西方美学范畴史》和《中国美学范畴史》出版了。二书可看作是献给中国乃至世界美学研究界的一份厚礼。
Around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witnessed a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at featured the influx of western ideas. It was during this ideologically hectic period that Wang Guowei (1877-1927)...
当前学界对中国“百年美学反思”热方兴未艾,本文在百年美学分期诸论基础上,纵向描述了百年美学权力话语的演进:境界说/文学界革命——思想启蒙/美育——(朱光潜)价值论美学/(蔡仪)反映论美学——(美的)主观/客观——主体性/实践美学;直至现今的多元取向里,又出现实践与生命美学之争/审美与文化之合的焦点。而且,在关于百年美学基本矛盾的各种观点之上,认为“主体性”的嬗变构成了百年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它从上...
“审美主义”是一种以审美活动取代其它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生命艺术化”是其思想核心,它要藉审美之途来安顿此岸的生存。从这种崭新的视角出发,本文来审视中国美学二三十年代的断代史。具体而言,本文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来考察审美主义在中国的系统化形成;通过聚焦在二三十年代,探询审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质和发展理路。
20世纪末,中国美学界出现了“生命美学”思潮,它以悖反“实践美学”为己任,又有“后实践美学”之称。然而,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来着眼,我们就能发现:其一,生命与美学的连通并非从90年代开始,对生命的审美追问早在20年代起就获得了“自觉的”理论表述,并在30年代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二,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也并非表面上那么剑拔弩张,实践美学也存在某种生命论的审美主义底蕴,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美学...
现代性的颜面(下)     现代  颜面  美学       2013/5/31
提起“先锋”,人们自然会想到在战斗最前沿冲锋陷阵的士兵。在审美现代性领域,先锋派,或称先锋主义,来源于法文 Avant-Garde,它最早本是军事用语,后来逐渐地进入政治与美学领域。在美学领域,先锋主义往往是指那种超出常规的激进的形式实验及由此而导致的观念历险、冒犯或反叛。先锋主义与现代性有什么关系?应当说,先锋主义是现代性的伴随物;离开现代性就无所谓先锋主义。善于求新求变求异的现代性,总是以先锋...
中国美学三十年      中国美学  复苏  古典  新保守主义       2008/8/21
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三十年,也是美学这个学科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三十年。美学在中国的命运,总是与变化着的中国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 1.文革后美学的复苏(1978~1984)。从1978至1984年,是中国美学的黄金时代,历史上将之称为“美学热”。在这个时期,整个社会都对美学表示了巨大的热情。这时,美学家成了重要的社会人物,他们在做讲演时,可以有上千的听众;美学书...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美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其实,“后实践美学”和实践论美学的维护者之间的论争都可以视为对实践论美学的反思。而真正具有理论构建意义和学术品格的反思,还是要数实践论美学家们的自我完善性反思。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
葛洪美学思想三论     葛洪  改造  道美观       2008/8/1
葛洪以“玄”代“道”改造发展了老、庄道家的“道—美”思想的,同时理论化地提出了“神仙”美学人格理想,并从文艺社会作用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文艺美学思想观点。这三点,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 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潘显一,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