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学 >>> 国际关系史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国际关系史相关记录168条 . 查询时间(0.622 秒)
事实上,中美关系的“复杂”论述并非负面的评价,相反却反映了实质,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复杂”也正是要加强对话沟通的驱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总统布什不止一次地用“复杂”来形容中美关系。这曾经引起一些人的疑虑,而事实证明,这不仅折射出中美关系的错综复杂的现状,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美关系的理性趋向。 耐人寻味的是,在上半年中美关系一度因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军力报告》出台等风波而陷入复杂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其根源是40年代美国介入中国内战,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用武力阻止中国统一。本文不准备探讨美国对台湾政策中存在的法理和道义方面的问题,尽管那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与冲突的前提。本文将着重探讨冷战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引起那种变化的基本原因和主要特点。...
华德事件(TheWardCase),指的是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华德(AugusIWard,又译为瓦尔德)在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后不久,因拒绝交出电台以及涉嫌间谍活动等原因,被长期软禁,并于1949年11月受到审判被驱逐出境一事。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后,毫无疑问,它是此后新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一系列严重冲突的开端,因而可以说是新中国与美国关系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页。同时,...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美国甚嚣尘上“中国威胁”论并非只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多数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缺乏了解,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必然反应。“中国崛起”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中国威胁意象”,既与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独特的地位有关,也同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传统所坚持的“价值、利益和政治”所驱动的政策需要紧密相联。这种“意象”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因素关系较少,而更多地与美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地位相关联。
中美谈判的焦点是中美建交后的美台关系问题。因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直到中美谈判建交,美国根据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不仅在台湾大量驻军,还对台湾提供了高达59.8亿美元的援助,其中42.2亿美元是军事援助,17.6亿美元是经济援助。[87]由此,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统一事业,而且造成中美之间的严重对立。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难题,中方在谈判中提出的基本立场是:1、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为什么美国国会如此反对中国?     美国  国会       2007/12/6
政治和经济常常同床异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天然配对的贸易伙伴。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都像是为了给中美贸易做注释的。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来自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中美贸易的发展蒙上了阴影。除了硝烟仍未散尽的关于钢铁和纺织品的摩擦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动向是:2005年4月7日,美国参议院就所谓的《中国货币法案》(ChinaCurrencyBill)进行了一次“民意...
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1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相信,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胡锦涛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对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周文重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即将对美国的访问,并对当前中美关系发表了看法。 周文重说,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胡锦涛主席将于4月18日至21日访问美国。这将是胡主席就任国...
近年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表明,肯尼迪当政时曾密切关注中苏分歧的发展,并试图通过美苏首脑会谈、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延迟中国核武器试验、心理舆论战等一系列手段,利用中苏分歧。但是,中苏关系尚未达到破裂地步,美国政府不敢确信国际共运内部矛盾是不可弥合的,不能排除中苏重归于好共同对敌的可能性,并认为在中苏之间,中国是更敌视美国、更坚决地支持世界各地反帝斗争的一方。所以,它特别谨慎地注意让中苏分裂的趋...
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广州算起,中美接触至今已有221年;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有正式官方接触算起,也有161年了。可以说,已经有足够长的时间使我们相互认识。截至目前,我们对美国比对其他国家更关注,更有好感,对美国的意见分歧也最多、最复杂,这是百余年持续不断的一个特点。 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一样,最早到中国的美国人也是传教士和商人。但是,鸦片贸易、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使中...
美国国务卿赖斯谈中美关系     美国  赖斯       2007/12/6
美国国务卿赖斯8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专访时表示,很难用对手或伙伴等一个名词来描述美中关系,因两国关系复杂,有好也有坏,国务院角色不是去淡化不好的部份,如中国的经济、军事、人权问题,中国针对台湾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为大家制造难题等,而是全面性的观照两国关系。纽约时报十九日已就这项访问刊出相关报导,美国国务院22日公布这项访问纪录全文,访谈中有关美中关系的部份摘录如下: 《纽约时报》问:我会提(美中摩...
本文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从新的角度对1949-1950年间美国承认新中国的问题进行了再研究。作者认为,杜鲁门政府未能承认新中国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国会和舆论的压力,而在于那个时期由反共主义和中美关系神话构成的独特的对华意识形态。正是这一意识形态使杜鲁门政府无论在信仰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无法接受新中国,对新中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愤怒和远远超出其它国家的敌意。与传统的看法不同,本文认为,艾奇逊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
1961年美台当局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面临失败,肯尼迪政府力图改取“重要问题案”,蒋介石坚持沿用“延期审议案”。紧张的交涉引起美台关系的危机。深层原因涉及肯尼迪酝酿调整对华政策。肯尼迪最后向蒋介石作出必要时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秘密保证,并以美国利益的重大让步,换取台湾当局接受“重要问题案”策略。
梁启超与澳洲保皇会     澳洲  梁启超  保皇  华人       2011/9/23
梁启超访澳壮大了澳洲保皇会势力,提高了澳洲华人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和团结观念,保皇的政治理念深入人心。在改善华人与白人的对立关系,谋求华人良好的生存环境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保皇思想虽已过失,但在当时澳洲华人没有其他政治选择的情况下,主要起了积极作用。 Liang Qichao’s visit strengthened Australian Associations for Emperor De...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亚洲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有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在大力开展其海外教育。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澳大利亚海外教育的发展对亚澳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的历史资料,对美国传教士对西方对华鸦片贸易的看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19世纪30年代,日益猖獗的英美对华鸦片贸易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不仅迫使清政府对鸦片采取严禁政策,来华美国传教士对这种贸易的批评与谴责也日益严厉。美国传教士的反鸦片贸易观对美国国内舆论及《望厦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影响了美国对华鸦片贸易政策。然而,《天津条约》签订前后,美国传教士鸦片贸易观的转变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