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政治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政治史相关记录162条 . 查询时间(5.588 秒)
按照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十二五”将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为了从整体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未来五年应重点推进五大改革。
理性观瞻政改的操作,八个方面的问题和走向将考量相关决策机构以及政策制定者和众多执行部门的施政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无疑居于核心位置。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思想浸润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在道德修养、人生信仰、政治伦理三个层次上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尤其是儒学复兴热中,从不同层面认识儒家思想,对于文化传统的扬弃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     政治伦理研究  新作       2010/10/28
政治伦理不仅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是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当代中国和世界出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学理给予阐释与指导。陶艳华撰著的《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一书,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新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怎样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及其实现社会整合的主要方式等等,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在实践中发挥好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正面战场日渐失利,沿海沿江大都市相继陷落,广大农村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随之上升。对南京国民政府而言,将农村纳入国家有效统治轨道,以便汲取各种资源以应抗战的迫切需要,使深化县政改革势在必行。力图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控制?改良乡村社会的新县制应运而生。
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一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在短短的30年间,中国GDP全球第三,并有望超过日本,排在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巨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30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
一年一度的“两会”一直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政体服从、服务于我国国体。政体是独一无二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政体都不尽相同。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总是一个历史的选择,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的结果,也必然是民意要求的集中体现。人民是我国的主体,政府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体决定了政体形式。我国的具体...
“两会”作为一个窗口,越来越受到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人大立法审议、代表和委员的提案、会间讨论发言以及国务院总理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记者会,会议的每一个议程和环节都释放和传递了大量的信息。
"民末宪政"是一个新提出的学术课题,该课题相关内容在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长期未能提上重要位置。与民末宪政相关的研究虽早已有之,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视野的限制长期没有深入的进展,民末宪政并没有真正进入历史学的视野。民末宪政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从酝酿、制宪到行宪三个阶段。随着新资料的发掘,民末宪政各个阶段的历史细节都需要进行充实。民末宪政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基于对宪政和民主概念的认知...
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省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纲”的转移问题涉及政治路线的调整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即奋斗目标,从“纲”的转移角度看,就是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问题。到l978年底,揭批“四人帮”运动接近尾声,适时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逐步成为全党的普遍要求,由此,“纲”的转移任务被提出。启动于1978年前后的这次“纲”的转移,从思想认识层面上看,经历了从具体工作路线...
1954年的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公布和实施,在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Viewed from some postcolonial/postmodern perspectives by employing mostly the micropolitics of Homi Bhabha’s and Gilles Deleuze (and other theorists who hold similar conceptions), whose major common i...
在社会科学众多研究领域中,很少有一门学科像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之时开始,就是以服务于美国政府的政策需要为目的的。“中国研究”或“中国学”是美国在国家总体战略支配下的“地区性研究”(RegionalStudies)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客观上起到了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智库的作用,是为政府的相关决策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