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政治史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政治史相关记录162条 . 查询时间(5.795 秒)
温故而知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十七大之后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
在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执政期间,处于多重困境的中国,失业形势日益恶化。职业介绍所作为经常性的救济机构愈来愈受到重视。它先后由工会、劳工部、社会部与行政院等专门机构负责。南京国民政府还颁布了《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职业介绍法》等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之进行规范。至此,职业介绍在所属机构、立法等制度层面趋于完善。为摆脱失业困扰,全国各地创办各种公营与私营职业介绍所。这些机构在政府与民间力...
商人与政治的研究主题,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长期以来,学者们的研究似乎都束缚于“资产阶级”的概念体系或者“现代化”的理论取径,而对中国近世的政治、社会变迁与商人的观念、行为间的互动关注不够。其实,讨论近世商人与政治的关系如不从商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并且与急剧的社会变革相联系,其视野上既有盲点,论述也必流于牵强。对于商人而言,政治意识的抬升与降低以及政治参与的程度等等并不重要,重要...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 一、《中美商约》的酝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和军事上的全面合作,为美国贯彻推行其传统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提供了有利之机。从1942年起,美国驻华使馆就开始注意中国战时经济政策和战后经济计划的发展。美国大使高斯等人...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治理改革运动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深入地探讨了两次乡村治理运动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乡村治理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和治理主...
作者按: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是本人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授《中国法制史》时,向本科生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另外还有刘泽华、汪茂和、王兰仲:《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载《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
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     研究  清代  政治史       2008/3/14
清代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清史(1840年以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它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职官、政策、人物、外交、事件和会党等诸多课题内容。90年代以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也渐趋明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出版有关专著30余部,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十篇,显示了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繁荣局面。当然,其中也存在某些不足,如重复研究、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下面,笔者对近年...
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     汉唐史论  西汉东汉  工商       2008/1/11
论著选载93 《汉书·翼奉传》云:文帝时,汉长安城“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诸离宫别馆也。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选室、温室、承明耳”。《三辅黄图》说:“惠帝元年正月,初城长安城。”“明光宫,武帝太初四年起。”桂宫,“汉武帝造,周回十余里”。北宫,“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武增修之”。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灾。粤巫勇之曰:粤俗有火灾,即...
本文梳理了关于20世纪村庄权力的研究文献,认为20世纪的村庄权力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国家政权下沉时期的村庄权力、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权力以及分田到户以来的村庄权力,学界对每个阶段的村庄权力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揭示了不同阶段村庄权力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既有的关于村庄权力的研究大都是在国家/社会关系的二元框架下展开的,也有学者试图进入村庄内部进行村庄权力结构分析,但都没有明确将村级组织作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李华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王安石变法研究史》(项目批准号02BZS00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课题组成员:水潞。 该成果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分述南宋时期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由来和发展,元明清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和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的学术史;对影响南宋以来最高统治者、理学家、浙东学派、史家、四库馆臣、士人、近现代学者及其...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上海 200062)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11期 吏制,即学者所称之吏胥制度、胥吏制度或吏役制度。鉴于吏和役的复杂关系,吏制研究有时又不得不牵扯到“役”的问题,本文统称为“吏制”。“吏(役)”在各级政权机关中的职能无可替代,从大处着眼看吏胥制度的特殊作用,则是在整个官僚结构中形成了一种官员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官、吏制衡机制(祝总斌《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
权力与责任:关于“最好政府理论”的考证   “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这句名言历来被认为是古典自由主义“小政府大社会”、“守夜人国家”等主张的经典表述。但如此有名的话最早出自何人?这却是思想史上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至今为止,英语世界最普遍的说法是:此话出自美国开国元勋杰弗逊。但是现存的各种杰弗逊文集与书信中都找不到这段话。专门以搜集杰弗逊文字为务的美国杰弗逊遗产协会以及弗吉尼亚大...
西方法制史上的决斗     法制史       2008/1/7
知道普希金故事和读过《奥涅金》的人都对私人决斗和情感纠葛 的关系有印象。在西方法制史上,决斗曾经是重要的制度,但绝不是 绅士们为争夺女人而疯狂。普希金笔下的决斗是封建私战的遗产,是 在司法决斗逐渐绝迹、贵族混战不再流行的时代出现的一种社会恶习。 中世纪司法决斗的动机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法律诉讼,其目的是发现真 相、伸张正义。决斗一般在单个人之间进行,所以有助于防止群殴和 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减少流血。...
重思百年“国民性”论述          2008/1/7
一 二十世纪以降,对“国民性”、“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和批判不绝于耳。鲁迅及其小说杂文总是被自然地与对国民性的激烈批判相联系,赞者奉为圭臬,疑者不以为然。对国民性话语在二十世纪初的起源和多元流变略加检讨,可见“国民性”是一个逐渐演化形成的话语,实包含对国民性中正反两方面的认识,与反对专制密切相关,包含对解决路径的探讨,也受着论述者的个性、心态和当时的客观形势之影响,断不可以“批判国民性”一概视...
中国从近代开始从一个中世纪国家往现代社会迈进。 经过二百年的各种纷争,沿海、沿江的商埠城市崛起了,很多传统的,高厚的城墙中的中世纪城市消失了。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沿海,在城市中普及。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市场为载体的现代社会的胚子在中国的城市出现了。 但是,我们的乡村社会,仍旧在村社、小土地耕种、人力劳动为主的基础上。沿海的情况好些,内地很多农村,仍旧处在传统农业的状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