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制度 >>> 政治制度理论 >>>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政治制度理论相关记录543条 . 查询时间(1.115 秒)
文章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文摘]:当代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可以通过稳定性、结构专业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等方面来考虑,目标主要是指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大政治结构的专业化建设、建设高度法治国家与实现政治民主化。政治发展的目标通过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获得实现,其实现的社会条件是市民社会的成熟、中介组织的健全和公民精神人格的形成。民主与民主化的路径成为政治发展的路途的主要指...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7年第1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必须适应公民权利意识的要求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国前夕就具有明确的在全国执政的意识。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是中共执政意识全面确立的标志。从1949年开始至今,中共执政意识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人民大革命胜利,利用政权普及人民民主权利、兑现人民民主权利的阶段,转变为强化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制度化渠道不断丰富人民民主权利的...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6年第3期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有暴力威胁型、思想教化型、经济利益型和民主权利型四种基本类型。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带来了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能构建农民的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社会公正是这种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相对贫困、城乡差距和民主权利虚化后的弱势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农民所要求的社会公正,因而成为新农村建...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2006年第一期根据我国20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和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经验,认为中共十六大提出“政事分开”原则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唯一路径选择。为此,在对“政事分开”的含义做出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实现“政事分开”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这项改革应有长期、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剔除行政色彩。以行政首长聘任制为中心,完善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文摘]:我国已经建立的监督机制存在着机构缺乏应有地位和独立性、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监督机制运行方式简单、监督环节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转变传统权力监督理念、建立权力监权体系的整合机制、加强权力监督机制立法、构建多元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受到严格有效地监督。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权力和政治权力的一般考察     权力  政治权力       2007/12/6
文章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1995年02期权力和政治权力的一般考察万斌权力,特别是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历来是政治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因而也构成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权力理论几乎和政治哲学一样古老。但是,在政治哲学史上,权力又是一个含义非常模糊的概念。几乎所有政治哲学家都认为权力是政治的重要因素,研究政治,必然要涉及到权力、权力的获取、控制和使用。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05期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是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其对立性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权限划分与配置上的反比例关系和两者在政治运行中的双向互控;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两者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基础和根源,表明两者关系的实质是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表明,两者的关系通常呈现出三大规律性特点,即政治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政治权...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文摘]:在百年中国近代历史上,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作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记忆中的,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但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角度来看,甲午战争作为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从各个方面,为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经济系 四川南充
两种自由概念与宪政     自由  宪政       2007/12/6
文章来源《改革与战略》 2003年第11期[文摘]:关于自由长久以来有着许许多多的解说,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柏林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自由概念的提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分别回答了“谁治理我?”和“我被治理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前者建立起民主政治,肯定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并必须受人民监督。后者则以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底线,对政治权力的范围作了限定。两种自由概念对立统...
执政文化与执政能力     执政文化  执政能力       2007/12/6
文章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年第1期[文摘]:执政文化是贯穿于执政系统和执政过程中的一套赋予意义和秩序的思想、观念、原则、态度、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是执政思想和制度的凝聚。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掌控国家政权和运用国家机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执政文化和执政能力紧密相联,是执政主体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水平的两个方面。提升执政文化素质,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应有内容和必然要求。...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 1998年第01期[文摘]:由于系统的政治学研究中断达30年之久和各种错误思想的长期干扰,我们对于政治概念等许多基本理论课题研究得并不充分。虽然对其中有些环节的研究,在改革的推动下有了一些进展,但缺乏系统的表述。实践的发展,为我们深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探讨21世纪中国的政治学,首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反思政治的一般含义。 【机构】 南开大...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03期各国进行公共支出管理的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公共支出管理中最核心的预算制度如何支持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尝试。传统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本文结合OECD国家进行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经验 ,对权责发生制预算对改进预算信息、政府业绩管理方面的一些优点进行了几点分析 ,以期对我国的预算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文章来源《求实》 2004年第S1期[文摘]: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是无数中国的仁人志士所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由单纯的通过革命解放生产力转向发展生产力,这一现代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阶段,以市场化为动力的小康社会阶段,以民主化为核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37...
制度选择文化:一种文化史观     文化史观       2007/12/6
文章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文章认为,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虽然复杂,但是,就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逻辑来看,是制度选择文化:人类历史初期,文化孕育着早期社会制度;然而,社会制度的现实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建构;自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以来,文化不再是维系社会的核心机制,在这里,更多的是具体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选择了文化的具体样式。 作者单位:...
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2005年第1期[摘 要]: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的互动关系研究是冲突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达尔有关思想的内在的逻辑、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的基础上,我们指出,政治信任是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互动关系得以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合作与竞争相互支撑,在此基础上才会有选举制度、分权制度、政党制度这样一些多头政体的关键制度;多头政体有赖于一种把政治冲突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