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历史地理学 >>>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历史地理学相关记录593条 . 查询时间(2.982 秒)
2016年12月10日上午,“中原历史地理与黄河文明演进”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金明校区举行。副校长孙君健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科院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2016年11月27日,“中国历史地理学重要成果汇报及学科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2602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承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
张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特聘教授。现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历史经济地理学、西北区域历史地理、GIS与数字人文。出版学术著作6部,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及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等国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
陈跃,男,1980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2012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7月,就职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2016年1月调入历史学院,3月,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7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历史学院副教授,2017级历史学基地班班主任。2017年12月,入选西北大学“青年学术英才支持计划”。
2016年7月16至1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承办,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协办的“新时代的历史地理学暨东北历史地理研究”2016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韩东育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吴正方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松弟教授,教育部社会...
刘国武,男,生于1965年10月,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衡阳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在科研上,主要研究方向是“民国边疆史”和“地方历史文化”。
李燕,女,博士,副研究员,2001年7月至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成果包括专著1部,合著2部,论文30余篇(含核心期刊12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
张轲风,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山西长子人,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当前主要从事西南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工作。迄今为止(2014年),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1部;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明清小说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9篇;读书阶段,获得国家级奖励3次。工作以来,获得省级学术奖励1次,校级奖励2次;主持省级项目1项,...
陈庆江,云南宣威人,汉族,1964年12月出生。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徐学、地名学研究。著有《明代云南政区治所研究》,撰写《新国学三十讲》之一《徐学》,参撰、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徐霞客游记全译》、《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大辞典》、《云南大百科全书》(历史卷)等。在学术刊物和有关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横...
马保春 理学博士、文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为历史学教育专业本科生,1999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完成硕士学业,转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任教,2007年评为副教授。2010年在首都师范大学...
郗志群,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前长期从事版本目录学及杨守敬学术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北京史、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曾主持“观海堂书目整理及研究”、“北京战争史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9项,现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皇家坛庙文献整理和研究”。出版《历史北京》、《南锣鼓巷史话》、《海淀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在《历史研究》、《...
西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两千年来不同王朝和政权屡有经营。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从朝廷到地方对于西北地区的经营越发重视,而在学术文化层面发展起来的西北史地之学被认为是当时的一门“显学”,影响深远。中华民国时期,先是西北开发,后有抗战时期的西北大后方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边疆建设、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等一系列举措,更使得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呈现出翻天...
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暨第一届全球城市史”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城市史、帝国史、城市与帝国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通过考察明清两代贵州、新疆、川边三个地区的城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认为虽然演...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历史地理学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