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思想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思想史相关记录523条 . 查询时间(1.937 秒)
马克思恩格斯“太平洋时代”思想集中见于他们为“新莱茵报”所写的几篇时事评论文章中。他们在提出相关思想后又曾多次提及,并不断确认自己的判断,可并没有引起后世足够的重视。“太平洋时代”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成熟期的成果,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迄今显示出巨大的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深入探讨他们有关“太平洋时代”的思想,对于当下局势和未来发展可以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陈来:简论浙学     儒学  普遍性  地域性  浙学       2022/3/9
有关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 笔者一向认为,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 各地文化交流频繁, 并没有一个地区是孤立发展的, 特别是在帝国统一的时代。宋代以后, 文化的同质性大大提高, 科举制度和印刷业在促进了各地文化的同一性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因此, 儒学的普遍性和地域性是辩证的关系, 这种关系用传统的表述可谓是“理一而分殊”, 统一性同时表达为各地的不同发展, 而地域性是在统一性之下的地方差别, 没有跳出...
讨论 “晚明劝善思潮的宗教性与世俗性”这样的一个话题, 首先要证明这个话题是否存在且有意义:晚明劝善思想能否称之为一种思潮?什么是宗教性?什么是世俗性?一种思想被称之为思潮, 是因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是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了一定数量人的社会愿望。晚明的劝善, 称之为思想运动或思潮均不为过, 因为有众多的儒家士大夫投身于当时的劝善理论与实践当中, 其中著名的有吕坤、杨东明、高攀龙、袁黄、陈龙正、刘宗周...
概念史正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或已经是显学。不管对概念史有无概念, 似乎都能说些什么, 至少可以望文生义。国际学界有一个“惯例”:一说到“概念史”, 马上会脱口而出:“德国!”接着会提科塞雷克 (Reinhart Koselleck, 1923-2006) 这位德国概念史的标志性人物。在研究文章中, 论者常会直接采用德语词Begriffsgeschichte (概念史) 。但中国学界的情形似乎不完全一...
王汎森指出:(线性历史观) 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有意志的、导向某一个目标的, 或是向上的、不会重复的、前进而不逆转的。西方传统中, 线性历史观 (linear history) 源于犹太—基督教思想, 最为集中的描述见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放宽视野, 线性历史观并非西方的特产, 而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老传统。古老的天命论与正统论, 可以说是本土版的线性历史观。只是古人心目中, 随时间流逝而来的未必...
1928年, 傅斯年刊行《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作为该所的开山之作。有学者谓, 光凭这篇名文, 以及他所推行的研究事业, 就足令傅氏“名垂史林”了。作为“史语所”的创办人, 傅斯年毫无疑问即得侧身中国近代史学的行列。《旨趣》一文, 乃是该所成立的宣言, 影响既深且远, 甚值探究。本文则拟借着析论该文, 厘清傅氏和兰克史学, 以及传统学问 (尤其考据学) 之间的纠葛, 并梳理出他执著“史学便...
劳悦强:“异端”的思想史考察     孔子  异端  原意  思想史  诠释学         2022/3/9
“异端”一词源出于《论语》中孔子一语,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原意为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代解释虽然各有训诂依据,但往往别有义理关怀,暗中主宰,不啻先有义理立场,然后假借训诂作证。汉儒训诂、宋明道学家义理,乃至清代朴学考据,在诠释学上的颉颃,其实不是纯然的此是彼非的辩论,而毋宁各有其思想史脉络。自汉代起,直至清中叶,“异端”早已从孔子原话中异化而出,沾上贬义,于今依然不变。事实上,事物...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后现代历史观的冲击下, 历史研究以及思想史研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然也引发不同的争议。 (3) 如何理解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和历史文本等基本问题成为焦点。特别在思想史研究领域, 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定位, 是否可以如有些学者所说:作者已死, 文本成为独立开放性的存在, 可以从任何视角进行解读, 思想史研究化约为只是文本的解读, 形成文本解读者至上的研究范式。面对这...
自19世纪起, 现代政治思想开始将政治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这与亚里士多德将人视为政治的动物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政治历史化的过程中, 现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状态”概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布斯理解的“自然状态”, 是人性在没有政治社会时所处的状态, 是一种人无法生活在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处境。普芬多夫在修正霍布斯的概念, 提出前文明的自然状态时, 开始将人类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到政治...
至少在中文世界, 将儒家传统定性为一种“人文主义”, 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而视儒家传统为一种“宗教”, 或者认为儒家传统具有一种宗教性, 则自清末民初以来一直聚讼不已, 至今莫衷一是。事实上, 如果回到中文原有的语脉之中, 不但“人文”没有问题, “宗教”也未尝不其来有自, 不必是为了翻译“religion”才出现的一个汉语新词。不过, 如果我们充分意识到现代汉语中许多名词不免具有西方的背景和来源...
由陈寅恪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意见而引发的关于新儒学渊源的论争,关系理学的属性,却始终悬而未决。其主要分歧在于:唐宋诸儒上承道统,声言辟佛,究竟是避名居实,取珠还椟,以免数典忘祖,还是直探经学,反对异教;唐宋诸儒的义理之学,只是受到天竺势力大盛的时代影响(或压力),至多参酌佛禅性理之说,中心根本不出古儒家心学脉络,还是已经天竺为体,华夏为用,即利用儒家心性说谈论佛教性理,以沟通儒释,使得谈...
作为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郭沫若, 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上有着极具影响力的成就和贡献, 而且在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上也有着丰厚的研究著述和突出的理论贡献。郭沫若的思想史研究, 一方面集中考察了中国思想历史源头性的发展与变迁, 对上古时代的思想史有着细致的梳理和论述;另一方面对春秋战国时代及后世思想学派、思想人物的学说和主张, 则有着或批判或弘扬的研究与论证。这些研究, 不仅体现了郭沫...
《大学》传八章题为“修身齐家”,实质是为齐家而修身,修身是着重点。它通过设问、病症、原因、后果、警示五个层次,试图凸显修身的重要性。因其仅有96个字的篇幅,内容又是卑之无甚高论的人之常情,历来很少有人清晰、准确地把握传八章的这一理论使命。思想史阐释要求人们一方面将传七章讲的四种不好的心理表现与传八章讲的五种不好的人事态度归结为四五结构,另一方面将传七章讲的不正即偏与传八章讲的偏即不正抽象为偏正结构...
文章首先回顾了从古至今史学史上关于时间概念的思考,指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一直为人重视。相较于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现代史学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认识到过去、现在、未来的区别及其变化。其次,通过分析从启蒙史学到当今全球史的演进,文章指出未来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组成要素,回顾历史可以预测多种未来,同时对未来的预期也影响着历史学家如何重建过去。最后,针对历史研究如何应对未来这一涉及历史功用的问题,...
国家与礼仪关系重大而直接 , 礼仪和社会制度的合法化以及社会价值的崇黜 , 也关系重大而直接。国家制定的礼 , 透过仪式的进行 , 让制度开始它的合法性运作 , 让它所拟追求的意义或价值得以涵寓 , 从而期待对群体以及个人发挥约束行为和鼓励行为的政治作用。这在以儒家为主流的政治思想论述中可以看见 , 在历朝所制定的很多典礼仪节上也可以看见。本文在讨论儒家经典所见的国家与礼仪关系的说法之后 , 透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