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世界经济史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1.201 秒)
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 王珏 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载《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 内容提要 本套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史专家高德步教授总主编。本书为中卷,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阐述了公元1500年至190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重点论述了西欧的商业革命;资本主义农业革命;英、美、欧洲大陆的工业化;现代企业组织的演变;社...
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 James Robinson, 2005.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vol. 95...
《廖学盛文集》目录、序(图)          2007/12/27
廖学盛文集 廖学盛著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目 录 自序 ………………………………………………………………1 怎样理解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1 关于东方专制主义…………………………………………………14 希波战争和雅典城邦制度的发展…………………………………22 试论城邦的历史地位和结构………………………...
(1) "Another look at credit markets and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Europe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Jean-Laurent Rosenthal UCL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R. Bin Won...
清华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周琳,在研读王国斌《工业革命前中国和欧洲的信用市场与投资:另一种视角的考察》时把它译成中文。周琳同学把译文寄给本坛,表示愿意与网友共享。兹把译文刊发如下,并对周琳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2006-12-13) 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往往把18至19世纪欧洲经济的成功归因于资本市场的崛起。欧洲经济史学家煞费苦心地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寻找这种制度的源头,并追溯了它向北...
《大分流》中文版序言          2007/12/26
编者按:彭慕兰的《大分流》是近年来少有的引起争议和轰动的学术著作,本坛曾多次刊发有关争论和评论文章。现在,该书的中译本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坛特选载其部分章节,以饗读者。电脑录入稿为译者史建云女士提供,特此致谢。我对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深感荣幸,期待着中文版的出版能够引起新的学术对话。我衷心感谢北京大学的刘东先生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合作,进行了必要的安排,尤其要感谢史建云女士为这本书所作的特别认真...
《大国崛起》,新版的《河殇》          2007/12/26
文章来源:强国论坛 看了《大国崛起》的美国发展的第一部分,不出我的所料,迎合了近20年右派营造的主流观点,把美国的发展过程捧上了天,树立为国家发展崛起的方向。 在美国殖民地建设初期,把“五月花”当成了美国崛起的基点和理论基石,但是在那个时期,有谁不知道,虽然是逃避对新教徒的迫害,但是也是对北美印第安人地区残酷的掠夺呢?只不过是强盗头子和强盗的利益分配问题罢了,谁能否认从五月花时期到美国...
《大分流》附录B          2007/12/26
附录B18世纪后期华北和欧洲农场使用的肥料估计,及由此产生的氮循环量的比较来自满铁调查的20世纪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其他方面看来都是准确的)列出的比较贫穷的华北村庄中每播种亩施肥量在1800-2000斤之间;我据此作出了1900斤的估计。在一个比较发达的华北村庄,满铁的数据是每播种亩施肥3000斤。[1] 换算成每英亩千克为6600-10600千克/播种英亩。为了把这些数字回推到18世纪后期,我假定...
《大分流》附录D          2007/12/26
附录D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各种输入提供的“虚拟面积”估计糖19世纪初期联合王国的糖消费量在税率下降引起购买力巨大增长之前每年大约15万吨。[1] 由于一年5.6吨糖为140人每天提供420千卡热量,[2] 一年15万吨糖就可以每天为61.4万人提供2500千卡。(卡路里的每天摄入量数字变化相当大,但对大革命前夜巴黎普通老百姓的估计比这个数字更低[3] ——19世纪英国工人的大多数数字亦是...
《大分流》附录E          2007/12/26
《大分流》附录E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农村纺织工人挣钱能力估计,1750-1840对妇女通过纺纱织布挣到多少钱的任何估计肯定都是近似的,因为我们的原棉和棉布价格资料都相当零散,并且短期波动通常都相当大。把棉价的高峰和布价的波谷进行比较——或是反过来——会产生非常误导性的结果。此外,“棉布”远非一种统一的产品,引用的价格也常常不清楚指的是哪种布。江南生产的棉布的平均质量在我们讨论的这一阶段有所改进,[1]...
《大分流》附录F          2007/12/26
《大分流》附录F棉花和丝产量估计,1750年及较晚期的长江下游和全中国,——与联合王国、法国和德国的比较广东的丝产量我只估计了两个最大的产区的丝产量:广东(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对于广东,估计方法基本上与(第3章中描述过的)估计糖产量时所用的方法相同。我们从马克斯的耕地和粮食作物需要的耕地数量数据开始,估计出1753年至少有1680万亩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生产。(马克斯本人提出的数字比这一数...
本文在Stokey(2001)的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拟1750—1850期间私有制经济特征的经济模型来拟合于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和中国江南经济特征。通过经济模型的研究来解释彭慕兰《大分流》所引发热论的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可能性的系列问题。本文所建模型也可以看成Ramsey-Cass-Koopmans的经典模型的推广。模型揭示出文化制度差异可以导致“分流”的发生。
《大分流》目录          2007/12/26
中文版序言引言:欧洲经济发展之比较、联系和叙述欧洲中心论的各种变体:人口、生态和积累其他欧洲中心论:市场、公司和制度与欧洲中心论相关的问题建立一个更兼容的历史比较、联系和论述结构对地理范围的一个说明第一部分: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一、欧洲领先于亚洲? 人口、资本积累和技术对欧洲发展的解释农业、运输和牲畜资本寿命更长?生活更好?出生率积累?技术又如何?二、欧洲和亚洲的市场经济中国和西欧的土地市场以及...
《大分流》带来的启示          2007/12/26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西欧,具体说发生在英国,是史学界讨论非常多的一个问题。究竟西欧有什么自己独有的优势,很多学者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观点。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一书的研究方法是把前人研究中比较重要、影响比较大的观点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对每一项进行区域性比较分析。首先,作者比较的是一般的经济因素,如人口、人民生活水平、生产资料、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等等,作者通过比较,提出在这些所有...
《大分流》附录A          2007/12/26
《大分流》附录A人均陆地运输能力的比较估计1800年前后的德国和印度北部尽管水运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但在很多前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商品是通过陆路运输的:水路常常根本无法利用,或者在到达和离开岸边前后需要走很远的陆路。然而几乎不存在对任何前工业经济实际的或可能的陆路运输货物量的估计。一个珍贵的例外是维尔纳·松巴特在《现代资本主义》(《Der Moderne Kapitalismus 》第2卷,第1部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