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历史文献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历史文献学相关记录263条 . 查询时间(2.539 秒)
2020年8月25日上午,在喜迎“建校溯源百周年、独立办学一甲子”之际,燕山大学在东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了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开馆仪式。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河北博物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罗向军,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秦皇岛市副市长冯志永,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李文生,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三级调研员徐永新,著名明清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中医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例,截至2019年底,资助中医出土文献类课题32项,覆盖所有基金类别。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通过对中医出土文献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理清我国早期...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高原的很多山石上刻有岩画,其中巴丹吉林沙漠的岩画最多,尤其是在雅布赖山东北端南侧曼德拉山的黑色玄武岩上,分布有旧石器时代到清代制作的岩画数千幅,是我国岩画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岩画多姿奇瑰,但是它的年代和寓意、凿刻者及其所属的社会精神最难探求。在岩画石面和附近的岩石上,也会刻着文字,藏文、蒙古文、西夏文均有,其中藏文最多,西夏文则最为罕见。所刻藏文可以释读语义,某些语文特征则可用于断...
近日,由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李涛教授译注的《<埤雅>译注》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青岛大学历史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泰山学者工程项目资助研究成果。
1947年2月,华西大学博物馆、比较文化研究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联合出版的《敦煌石室画像题识》,记载了敦煌莫高窟106个石窟的940条题记,是最早对莫高窟供养人题记的汇录。其作者是美术史家史岩。史岩(1904—1994),江苏宜兴人,毕业于上海大学,曾任职于金陵大学、敦煌艺术研究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之后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在历代中医典籍中,本草与伤寒无疑是最具有现代科学研究价值的两类图书。本草类医籍记载药物的性状与主治,是现代药学研究的宝库。伤寒类医籍则具有独立的理论系统,在治疗一些急性传染性疾病上疗效显著。
2020年6月2日,《陇右文库》编纂工作在兰州正式启动,这是甘肃省实施的首个大型历史文献编纂出版工程,旨在系统发掘整理保护历史文献遗存。据悉,甘肃历史古籍文献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全省约有140万册古籍文献。《陇右文库》由方志、著作、金石文献、出土文献、档案、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民间宝卷、图录、文献存目提要和附录库等10大子库组成,将以现行甘肃省行政区划为基本地域界定范围,收录先秦至1949年以前历代...
敦煌碑铭赞文书是敦煌修功德记、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文献的简称。上起于唐初的《常何墓碑》写本,下迄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李存惠墓志铭并序》,前后约360年。除第一篇为唐初中原传抄本外,其余大部分集中于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从圣历元年(698)《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P.2551)起,记载敦煌地区约300年左右的历史。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张生主编的《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第一辑于2020年5月26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李顿调查团专题资料集。该文献集收集了日内瓦国联与联合国档案馆所藏的有关李顿调查团的核心档案,以及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馆藏档案和文献,第一批出版14卷,690万余字。
2019年11月29日,《吐鲁番文献合集·契约卷》新书发布仪式暨《吐鲁番学大辞典》编纂工程国际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吐鲁番文献合集·契约卷》(巴蜀书社2019年版)共计4册,合计260万字,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阶段性成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晋藩在序言中评价到:该书是目前为止有关吐鲁番契约“收录全、识读准、断代严、缀合佳、定名细、录文优、断...
上世纪80年代初,由复旦大学蒋天枢教授编校的《陈寅恪文集》在上海出版,旋即以搜辑完备、校勘精审蜚声海内外,成为当代学人乃至社会大众重新认识、研究陈寅恪的起点。学术界与读书界因此出现的“陈寅恪热”,迄今不替。今年是该文集出版4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特别推出纪念版。
2019年12月15日,“典籍整理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暨《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第二批)新书发布会”在西安举行。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赵作纽表示,《陕西古代文献集成》项目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大学要紧抓发展契机,会聚一批高水平的古籍整理专家和学术精力旺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整合优质资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陕西古代文化典籍整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为配合湖北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墓地发掘古墓葬18座,其中12号墓出土了一批漆木器、简牍等共计111件(套)珍贵文物。根据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和竹简“岁纪”记录,初步判断12号墓属西汉早期,不早于汉文帝前元十六年。简牍编号共4642个,保存状况总体良好。内容分为岁纪、历日、法律文献、日书、医方、簿籍、遣册等7类。2019...
2019年12月15日,“典籍整理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暨《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第二批)新书发布会”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商洛学院、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记者2019年12月12日从甘肃简牍博物馆获悉,随着西北汉简整理出版工作的迅速推进,新近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等四家单位合作整理的《悬泉汉简》第一卷出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