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世界通史 >>> 原始社会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通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世界通史相关记录113条 . 查询时间(2.283 秒)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近日在山东威海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就世界史研究中的各种宏微观问题,如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文化史、环境史、国际关系史、海洋史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
应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的邀请,著名中世纪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帕特里克•格里(Patrick J. Geary)于2016年4月4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讲学。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承办此次讲学活动,光华教育基金会提供资助。格里教授于1974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现...
2016年1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凡东副教授的论文《Hamashita Takeshi`s research on regional Chinese History》被美国期刊《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Vol.49,No.1, Winter 2016)上刊发,该期刊属于A&HCI来源期刊(ISSN号0009-4633),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次在该刊...
2015年11月27日至29日,“《理想国》的教学与研究:第三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重庆大学A区主教楼隆重召开并顺利落幕。本届年会由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主办,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暨古典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协办。参加本届年会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高等院校近百名专家学者和若干出版机构的特邀嘉宾,其中共有70余位参会者提交了学术论文并参加大会的讨...
记者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悉,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齐世荣因病于2015年12月3日6时一刻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齐世荣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世界现代史专家,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世界现代史”“世界通史”两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他曾与吴于廑共同主编《世界史》(六卷本),为全国通用教材,另著有《20世纪的历史巨变》、《绥靖政策研究》等。
2015年7月7日上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邀请,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丘为君在本所做了题为“欧战与青岛沦陷:德国与日本的角力”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邹小站研究员主持。
戴问天是地质专家,又是二战中国战场的亲历者,自30年前旅德伊始,他一直收集德国人关于二战反思的档案。他依据亲历者对历史的记忆,对原始档案的洞见,借助大量档案资料,回答了他眼中的“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戴问天先生的新作《德国为什么要二战》已在2015年1月面世,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思想角度来看,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现今犹太人在保留他们中东祖先遗传印记的同时,也在其流浪过程中受到了大量周围群体(如欧洲、近东、北非人群等)的遗传影响。丝绸之路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犹太人与中国人密切交流的证据,如希伯来文书信、闪族特征的唐俑、碑铭记载等。然而,这些考古和历史证据仅揭示了犹太人与中国人之间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犹太人是否受到过远东地区的遗传贡献还未可知。
世界历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我、改造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一密切联系整体的历史。近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一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呈现了人类史前时代直至21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
近日,历史学院青年教师王子晖在权威期刊《世界历史》2014年第4期发表文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学的发展及其影响》,全文约2万字。 文章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这一方面源于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冷战所赋予的强烈政策取向也迫切要求苏联学在全美范围内发展为一门规模巨大的学术专业。联邦政府、私人基金会基于国家安全机制和冷战战略目标,为更加深入地了...
2014年10月11—12日,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商务印书馆、首都博物馆等单位的学者以及国外的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回顾和梳理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30年来走过的学术历程,对研究所以及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著名史学家通力合作,《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编著工程2014年7月16日在津启动。两大通史预计总字数600万字,将在2019年前正式出版。
辽宁省历史学会世界史专业委员会日前在沈阳成立,并召开“全球化视域中的世界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大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抚顺社会科学院、铁岭历史学会和辽宁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世界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辽宁省历史学会会长、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韩毅教授针对世界史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成立过程及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世界史专业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石...
2014年3月2日,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德国通史》”开题论证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该课题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邢来顺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科研部、研究生院、历史文化学院相关领导参加了开题论证会。
20 世纪的世界体系经历了从 “解构”到 “局部重构”、再到 “全面重构”的历史过程。冷战处于世界体系的 “局部重构”阶段。这种特殊的国际关系形态既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反映了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张力与互动。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冷战后的历史运动表明,冷战终结并非人类社会在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