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宋元明清哲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宋元明清哲学相关记录363条 . 查询时间(0.459 秒)
近读蔡方鹿教授新著《宋代四川理学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8月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宋代四川区域文化——理学为研究主体的专著。在作者看来,作为宋代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代四川理学不仅是广义的宋代蜀学发展的高峰,亦是整个巴蜀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宋代理学乃至整个宋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参见《宋代四川理学研究》第283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 以往人们...
蒙文通理学思想探讨     蒙文通  理学思想       2008/6/29
蒙文通先生对理学的研究几乎持续了一生,他认为从宋明理学可以探究“儒家思想之本根”。在精研宋明理学时,其思想虽历经变化,但从其理学著作的字里行间却有一隐然思路,正如他所自述:“常谓平生于理学之大有进境者三:三十岁大有所疑而四十乃知朱、王末流之弊,五十始知有以救之而宗陆象山,五十以后又渐独契于陈乾初,而皆折中归本乎孟氏。”下面具体探讨其理学观。 一、宋代理学是对孔孟之道的阐发 蒙先生在...
始达之类,皆是要体认得这心性下落,扩而充之。[16]   朱熹认为《论语》、《孟子》所教者均是如何做修己治人的工夫,但两者的特色、差异是工夫的侧重点不同,也就是朱子的学生所概括的,“孔子教人就事上做工夫,孟子教人就心上做工夫”。[17] 在《朱子语类》卷十九的《论孟纲领》中,有朱熹与其弟子讨论《论语》、《孟子》之纲领的大量言论,这些言论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论语》、《孟子》所讲的工夫论的特色和差异...
一、作为儒家工夫论的《四书》学   我们可以将朱熹的《四书》学全面理解并等同于一种“修己治人”的工夫论,事实上,无论是从《四书》的文本意义,还是从朱熹《四书》学的诠释的目的来看,将《四书》学理解为儒者立志于成就为内圣外王的一整套工夫论,确是具有充分理由的。   朱熹一直强调,“第一义”的儒者学问,应该是来之于个体自我的身心实践,他说:“学问,就自家身己上切要处理会方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二义。”[...
朱熹德育思想浅论(二)     德育思想  朱熹       2008/6/4
材之用。 朱熹继承了孔子关于“少时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看法。他认为只要使青少年日常一言一行都能遵循一定的礼仪守则和规范去做,日子久了,自然会形成习惯,长大成人后就能遵守伦理纲常而不违。可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所在。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呢?朱熹认为须从具体的日常事务入手,所谓“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朱子语类辑略》卷...
朱熹德育思想浅论(一)     朱熹  德育  明人伦  方法       2008/6/4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并且提出教育分两个阶段,即8至15岁入小学,15岁之后入大学。“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他认为,青少年德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先入为主”,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伦理道德思想就会遇到抵触。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春秋谷梁传》、《仪礼》、《周礼》、《孝经》、《论语》、《尔雅》注疏,镂板颁于国学,从此国家不但有官学,而且有了官书。仁宗庆历(1042~1048)以后,宋学兴起,学者解经竞标新义,然未见官书有何改动。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改革贡举制度,颁《尚书》、《毛诗》、《周礼》之《三经新义》于学官,官书始有变改。这变改是否波及《易》书方面呢?我们来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记载:“王介...
。’某将《彖辞》暗地默数,只有五个。其人坚执,某又再诵再数,只与说:‘记不得,只记得五出,且随某所记行文。’已而出院检本,果五出耳。”[23]   绍兴十八年(1148)四月,朱熹殿试中等,中第五甲第九十人,赐同进士出身。[24]时年十九,年少英俊。其攻习王弼《易》学,取得了理想中的结果。朱熹是《易》学专业出身,这件事对于研究朱熹理学,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注释:   ---------...
”[④]王弼注曰:   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意思是说,木材、陶土、墙壁三者因材质之凿空或留空而成为轮毂、陶器、户牖,在三者情况下,轮毂中心之“无”,陶器中央之“无”,墙壁中部之“无”,正是其余材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在这里,王弼随文解义,借用相对之“无”,比喻本体之“无”。应当注意到,即使在比喻的语境...
至迟自南朝宋代,至宋明之间,王弼《周易注》一直立于学官,这一权威注释,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易》学的发展和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因而关于王弼《易》学与程朱《易》学之关系的研究,可说是《易》学史研究的关键。过去,有些学者也承认朱熹源于程颐,程颐源于王弼,而一旦具体讨论时,王、程之间便掺入了儒道之争,程朱之间便掺入了象数义理之争,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由于这样的缘故,...
闽学成长于闽,由朱熹所创建,其思想脉络上承孔孟及先秦诸子,直接伊洛,又融合道南学脉及武夷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成熟形态。为此,必须从史料辑订、典籍整理与遗迹、遗址的修缮和学术思想的研究挖掘,以及旅游品牌资源的开发等多方面入手,从而进一步深化闽学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
徽州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地、典型地体现了儒家伦理。从新安理学与徽州社会的关系方面考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新安理学在将儒家伦理观思辨化的同时,又将它世俗化。
颜子所好何学论     颜子  所好  何学论       2008/1/22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二程夫子与黄陂     程颢  程颐  黄陂县       2008/1/21
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代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二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可谓大名鼎鼎,而他们与武汉黄陂县的关系许多人却并不清楚。 
二程理学的大同与小异     二程理学  异同       2008/1/21
二程理學的大同與小異二程理學的大同與小異一緒言-朱子編成二程著作共25篇,稱為《河南程氐《二程遺書》,當中: /第1-10篇:程氐多位門人雜記二程之言,皆稱為「二先生語」,大部分未註明為程明道語還是程伊川語,只有少部分有註明。 -第11-14篇:由劉絢(質夫)所記,標明為程明道之言。 \第15-25篇:各家所說,都標明為程伊川之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