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原理 中国美学史 东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 西方现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美学 技术美学 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美学相关记录1368条 . 查询时间(1.803 秒)
宋代美学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走向生活,走向休闲。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促使中国的休闲文化在宋代全面兴起乃至繁荣。宋代艺术审美在趋于精致化的同时也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艺术与生活的充分融合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宋人一方面在生活中追求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在艺术中追求生活情趣,由此催生了宋代美学的休闲情调。“玩物适情”所昭示的美学旨趣便是艺术与生活的双向融通,是宋代美学重视生活并落实于生活的体现,它所反...
围绕“剩余价值的流转”对《资本论》的整体理论结构进行梳理:第一卷考察了物质生产由“必要劳动 (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构成,而“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第二、三卷分别讨论了剩余价值在“流 通”等领域的流转及在产业利润、利息、地租之间的分割———这些都是在“此岸”的“必然王国”中的流转,而第三卷 有关“自由王国”的论述则揭示剩余价值也可以由“此岸”的“必然王国”向“彼岸”的“自由王...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但细读后,就会发现在这些看似随感而发没有系统的文章中却折射出深刻的理性逻辑思维之光,蕴含着鲜明的系统比较思想。无论是谈诗歌、音乐、建筑、绘画、舞蹈、书法、戏剧,宗白华先生总是把它置放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这个大系统中,寻找它们各自的独特位置以及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和相互影响。处处可见到以画论诗、以诗论画;以乐...
保卫美,保卫美学(图)     美学          2013/7/31
“美”在近代以来被上升到与真、善同等的地位。如果说在近代之前“美”意味着“完善”,那么自19世纪以来,美就意味着“超越性的精神愉悦”。但这个审美现代性不可避免地设定了“美”的存在,这是现代美学的致命伤。美和美学本身包含着一种存在论上的暧昧——它缺乏实体性却在反思与表述中被实体化了。这种暧昧在这个分析与批判的时代,变成了毁灭的种子,对于“美”和“美学”的取消主义抓住了这种暧昧并进行攻击,使得“保卫美...
文论传统是断裂还是绵延     文论传统  美学       2013/7/31
针对“范式转型”进行讨论。暨南大学赵静荣从“记忆范式研究”、“空间范式研究”和“文化政治范式研究”这三个方向,对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问题作出论证。西南民族大学戴登云则首先梳理了当代中国文论研究所置身的“时代语境”和“路径依赖”的生成历程,指出这一“返本穷源”式的考察,大约就是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之范式转型的“悖论性”起点。杭州师范大学徐承为后来者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在天人...
保卫美学,是一种遮蔽     刘旭光  美学       2013/7/31
刘旭光的现代改良版形而上美学借助几种现代形而上美学的定义(当然不只是定义,而是以定义为支架的美学体系)来搭建他的框架。这几个定义包括:“一、美是各部分的合比例(亚里士多德);第二,美是和谐;第三,美是非功利的无关概念的普遍必然的(康德);第四,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第五,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马克思主义);第六,美是存在的显现(海德格尔);第七,美是本能欲望的升华(弗洛伊德)。”(...
福柯的生活美学     福柯  生活美学       2013/1/7
福柯的生活美学。
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精神。
以电脑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硬件环境,审美文化多元化为软件环境。恶搞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运用恶搞手法的广告作品在当今社会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在传递信息方面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应驾驭好“恶搞”这匹烈马,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智慧地将“恶搞文化”更富创意、更有利于商业或公益事业、更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方面,展现给受众。
在当下汉语语境中,音乐美学不仅是音乐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成为各子学科学理基础的趋势。[1]而就音乐学这一整体上源自西方学术语境的人文社会学科在现今汉语语境中的生长态势而言,音乐美学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子学科的独特样态。[2]我们或许可以认为:“汉语音乐美学”甚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音乐学体系中一个独树一帜的富于中国特色的学术领域。[3]当然,基于我国音乐学学科乃至整个人文学界的现状,“汉语音乐美学...
20世纪中期以来,接受美学是世界上文学方法论研究中被讨论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赋予读者以中心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开放性接受过程,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经验。文本只有在被阅读时才会被唤醒生命,而唤回的生命并不是原来的生命。作品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阐释是一种理解或领会的艺术,积极的理解过程是创造意义的审美体验。对一部过去作品的理解就是今昔对话,以达到今昔审美经验的融合。不管是康士坦...
20世纪中期以来,接受美学是世界上文学方法论研究中被讨论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赋予读者以中心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开放性接受过程,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经验。文本只有在被阅读时才会被唤醒生命,而唤回的生命并不是原来的生命。作品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阐释是一种理解或领会的艺术,积极的理解过程是创造意义的审美体验。对一部过去作品的理解就是今昔对话,以达到今昔审美经验的融合。不管是康士坦...
学界主导的意见是将艺术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艺术”二字提示,不能将艺术人类学的对象完全等同于“文化”。当前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与艺术存在某种疏离,应该尝试回到并回应艺术学、美学提出的艺术问题,为艺术人类学寻找相应的对象和议题,思考如何将其延展到艺术人类学中重新厘定,而不是简单地加以摒弃。促使学科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对话主题,使艺术对象真正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生态审美的启示     生态审美  自然       2013/7/31
马永波先生主编的“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在2012年6月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这套丛书的规模令人震惊:同时出版14本,在收入一些已有翻译的基础上,一次性地大量出版这么多外国生态文学经典作品,这是我国生态文学出版和研究领域里的一件大事。生态文学如何审美自然和表现自然,其与传统的自然审美、自然的艺术表现有什么区别,这是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这套丛书里的不少作品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