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哲学 孝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06 秒)
全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结构,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此起彼伏;随着反全球化不断升级,逆全球化也随之而来。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       无后  辨析       2014/1/8
在倡导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番研究辨析,不可人云亦云地统称为孔孟之道而一概论之。具体就“孝”与“无后”而言,应在深入研究辨析的基础上,还儒家学说“孝”的本源。
“慈孝”与“礼忠”分别奠定了中日民族各自的伦理根基。“慈孝”的伦理精神内核主要是“仁爱”,而“礼忠”主要是“义理”。“慈孝”的道德情感表达特征主要是“推己及人”、扩散性、辐射性,而“礼忠”主要为“内外差异”、集中性、排外性。“慈孝”社会下人伦关系模式主要是“纵横式关系网”,而“礼忠”社会下主要为“纵式关系链”。“慈孝”下的道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是否“仁”,而“礼忠”下主要看是否“忠”。“慈孝”下的中...
一、丹尼尔斯/英格莉希的论题父慈子孝,天下之公德,这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古代伦理传统中都是一样的。但是,近世西方以意志自由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某些伦理理论却对这一古训的哲学论证基础提出疑问,从而不愿承认我们成年子女有孝养年长父母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在这些理论看来,成年子女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对自己的年长父母都不应比同一社会中的其他成年人具有更多的孝养义务和责任。之所以如此,因为我们作为子女并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两句哙炙人口的唐诗,拿来形容1999年北京清明前后阴云密布,微雨时降的气候与人心,似仍很贴切。只不过由于北方少有的春寒,春花未发,行人们还穿着厚重的冬衣,不仅魂儿欲断,且有苦雨凄风之感。如今,正是这个清明已到,而天气又不甚清明的时节,却激起了我内心的几多波澜!
孝爱不只是社会与文化造成的,[1]而是最能体现人性的特点而又需要在生活境域中被构成的一个人类现象。本文通过更改了的现象学时间视野来探讨孝爱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达到以下一些结论:(1)孝意识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中比较普遍地出现,是由于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在时间视域(及相应的原发想象力)的深长化,由此而使得慈爱这个在动物界也存在的生命现象能够在人类意识域中反激出回报的孝意识。(2)因此...
孝与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  精神       2008/1/2
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含是指一定民族的民族意识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以这样的概念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其包含的核心内容是:第一、炎黄子孙的强烈民族认同感和团结统一的民族归属意识。第二、爱国报国的国家意识。第三、天下为公的整体精神和责任意识。第四、爱好和平的和平主义。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源泉。民族精神又是民族文化的主脉和风骨,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精华。孝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原发性、综合性...
德川幕府“孝”的思想研究(一)          2007/12/19
内容提要“孝”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影响不仅在中国社会,而且还和中国文化一起传入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大量吸收宋明理学,形成了学习引进中国儒学的第二个高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研究德川幕府时代的意识形态,“孝”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孝”在日本历史上曾经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并且以法律手段推行“孝”。在“孝”的问题上,日本不...
孝的当代价值(一)          2007/12/18
内容提要:孝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要爱护自己,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同时要劝父母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才能保持家庭和睦,并推广出去,维护社会和谐。这对于现在青年思想不平衡,自杀,不孝行为,都有纠正的作用。甚至对于贪官污吏,也有劝告的作用。  关键词:孝不孝现实问题当代价值和睦家庭和谐社会  我们要讨论孝的当代价值,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有用。所谓有用,就要了解它对于当代社会的哪些问题的解决,可...
孝的当代价值(二)          2007/12/18
《报刊文摘》2005年2月28日《毕业不就业,“傍老族”引起关注》,摘自《市场报》2005年2月22日:毕业生主动不就业的人群悄然增多。他们不仅没有参加工作的意愿,而且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这些人被称为“傍老族”。  《报刊文摘》2005年3月11日《一个硕士生“变异”的警示》,摘自《现代青年》2005年第二期刊登邹庭梅的文章,记述一个硕士生“变异”的过程。这个硕士毕业生在家庭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能养...
孝的当代价值(三)          2007/12/18
(五)推己及人  孝子到社会上还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孝要求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在社会上,要推行仁爱的原则,为社会作贡献。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篇》)孝子,不好犯上作乱,为和谐社会作榜样。孔子另一弟子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同上)这都说明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从...
“仁”与“孝”(九)              2007/12/7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离娄上》)可能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孟子对“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发生共鸣,较多地接受了重孝派的思想。不过,孟子之为孟子决不是因为他在儒学史上曾经接受、宣传过宗法孝悌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虽经曲折,却最终回到孔子开创的仁的思想路线上来,从理论上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笔者曾经指出,以“四端”说的形成为标志,孟子...
儒家“孝”德的现代价值     儒家    现代价值       2007/12/7
(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264000)[摘要]儒家“孝”德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中仍不失其为价值。它有助于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有助于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时代呼唤“孝”德的回归。只要我们对儒家“孝”德进行现代转换和提升,它仍可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关键词]儒家“孝”德价值孝敬父母是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父母有过,子女应当规劝,即谏亲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1]这是说,对父母的错误,作为子女应晓之以理,喻之以道,进行规劝。如果父母不听忠劝,还要无怨无尤地服从双亲。曾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他说:“父母之行,若十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2]在这里,曾子为谏亲...
孝经     孝经       2007/12/7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