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0.444 秒)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马发所”)成立于2015年,目前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招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于2022年首次招生,是云南省高校和全国农林院校中获批的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有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是“三院一办”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重要阵地的主力军。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内涵,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承担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工作。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翦伯赞初步建立。20世纪40年代中期,翦伯赞相继撰写《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等文章,并结集出版《史料与史学》一书,对史料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翦伯赞汲取了刘知幾的传统史学认识与梁启超的实证主义史学观点,但他并不只是重述《中国历史研究法》里的史料观念,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传统史学、实证...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河南警察学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专门教学育人机构,坚持党建引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学生政治辅导员任务,协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9月的社科部,2018年1月,学校党委决定在社科部的基础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机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署办公。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央财政项目支持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具备学科齐全、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1954年,设立上海最早的政治教育专业(专科),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千姿百态,但人类历史总能体现这样的规律:由原始共产制到私有制再到公有制,换言之,人类社会形态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展现的基本进程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
湖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成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2019年河北师范大学获批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非师范类)。根据专业的建设需求,结合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0年初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计划招生每年20-30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继续致力于去教条化,逐步告别经学模式和经学思维,走上科学求真之路,着手建构本土化的历史体系。面对实证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包容态度认可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西方史学的冲击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史学借鉴与批判并重,但历史观的冲突仍难以调和。马克思主义史学还与“告别革命论”和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针锋相对的论争。在新...
在通常的马克思主义辩证理论研究中,“辩证性”主要锚定为三维性的路标架构——“历史性”、“总体性”和“党派性”,既浑然一体,又为思想担当与真理前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当其逐渐定格为致思取向上的某种基本规约,辩证性本身的“复杂性”亦存在着被遮蔽或被遗忘的可能。“辩证复杂性”作为植根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以及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辩证思考的重要维度,同样构成其哲学眼光独到性、深刻性与彻底性的活水源头...
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目前共有研究成员13人,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5人,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
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依靠早期中共党员和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文艺活动、社会团体的文艺实践、报纸刊物的文艺宣传以及苏联的文艺工作等传播路径,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并对新疆现当代多民族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