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现代外国哲学 >>>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 分析哲学 欧洲大陆人文哲学 解释学 符号学 实用主义哲学 现代外国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现代外国哲学相关记录413条 . 查询时间(1.459 秒)
萨特曾是我们最熟悉的法国哲学家, 80 年代国内有大量文章评述萨特。耐人寻味的是,经历了“萨特热”之后,人们似乎感到,法国明快透彻的启蒙传统变得晦涩起来,阅读和理解本身出现了障碍,这使国内学术界和读者对萨特之后的法国哲学敬而远之。 20 年来,国内关于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进展不大,基本上处于介绍阶段。抛开诸多其他复杂原因,纯粹从学理亡研究,我认为改变现状的关键要澄清理解的方法,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这...
世界现代化的事实和原理     世界现代化  事实  原理       2013/6/27
世界现代化的事实和原理。
为了促进克尔凯郭尔研究在华语世界中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于2000年4月达成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同推出一套十卷本的克尔凯郭尔著作中文选集。这是首次直接从丹麦文入手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著作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介绍。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预计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完成。
first person authority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字面上,这一术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中文译法:(1)译为“第一人称权威”;(2)译为“第一人权威”。我认为,第一种译法清晰地表达了first person authority的含义,准确地把握了心灵哲学家们使用这一术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第二种译法则含义模糊。下面,我首先对心灵哲学中first person authority...
今年4月29日,是维特根斯坦逝世50周年的日子。他在弥留之际说过的那句让后人难以揣摩的话似乎又在我们耳边响起:“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也有人认为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呢?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维特根斯坦离我们太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地位,不能在他所处的时代或与其相近的时代,而只能在历史长河中才能得到准确确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维特根斯坦与哲学史上公认...
亲历美国哲学50年     美国哲学  20世纪哲学       2010/2/26
20世纪的哲学系生产了大量的哲学博士,许多博士日后又成为哲学教师。在这些系科中,“分析哲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个正经八百的研究生也许会这样看待过去50年的历史:直至30年代某一时期,美国的哲学尚未成形。其后,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大约50年前,多数美国哲学家都成了实证主义者。这种进展的一个特点是给哲学学科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哲学变得“清楚”,而且人人都要学点现代逻辑。不过,这也带来...
当代美国哲学     美国哲学  当代哲学       2010/2/26
本文无意对当代哲学界作一番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描述,而是要对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当代哲学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当代美国哲学虽然极其多样化,但其中仍有一些主题可寻。如今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是所谓的“分析哲学”。其实,在整个英语世界,分析哲学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是如此,这种现象正日益普遍地波及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整个拉丁美洲。
悼念奎因(1908—2000)     奎因  20世纪哲学       2010/2/26
威拉德•冯•奥曼•奎因在去年圣诞节的时候过世了。他是深刻影响20世纪哲学的关键人物之一。早期的百科全书把他归入逻辑学家之列,但人们很快就把他当作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家看待了,开始是逻辑和语言哲学家,但最终是一位形而上学家。他关于本体论、认识论和交往的基本思想在哲学的所有主要的领域中都引起了反响。
关于Wille zur Macht的汉译     Wille zur Macht  汉译       2010/2/26
尼采有一本著作名为《Der Wille zur Macht》,它的汉译长期以来都是《权力意志》。据一位研究德国哲学的学者说,过去曾有人怀疑这个译名的正确性。经过查考,我发现“权力意志”这个译名有两个不足之处:(1)它没有把 zur 译出,或者说,译者把 zur 当作 der 来译了;(2)Macht 有力量、能力、权力等意思,尼采并没有把它的意思限定为“权力”。
在当今的现代与后现代之争中,焦点已不再如后现代运动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在诸如建筑学、电影、舞蹈和音乐等领域崭露头角时那样,仅仅是美学趣味和艺术风格问题。这种争论关涉到道德思考和哲学思辨,但又不局限于此。如今,战场已转移到现代文化最后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堡垒,即科学。自从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起,科学的运用就成为一般公众和科学家自身道德审查的对象。而从50年代后期以来,对于科学的批评,已从对其使...
尼采的革命     尼采的革命  哲学家       2010/2/26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当今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世界中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影响范围冲破了那种通常把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分开的、理论与实践的传统界限。而且,他的学说已经在公众中广为传播,即使在那些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或从未读过他的著作的人中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与尼采本人的不为群氓写作的主张相矛盾。
由于具有离散性,语言显现出其特有的高效和精确,并在符号学中归类为与模拟相对的数字符号。同时,语言又具有模糊性质。本文指出,精确与模糊这一对看似矛盾的性质,都与离散性有着紧密关系,都可以借助离散性得到解释。虽然二者同时存在于语言符号中,但是却体现于意义的不同层面:前者基于涵义,相当于概念的内涵;后者基于所指意义,相当于概念的外延。
2007年《认知符号学》这一国际学术刊物的问世标志着认知符号学作为符号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已经从起步阶段逐渐走向成熟。认知符号学研究试图跟踪意义研究的最新发展,寻求认知科学与符号学的结合,促进这两大学科之间的对话、辩论与合作。本文从认知符号学角度出发审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指出认知语言学体验观的一些局限性,并从认知符号学视角对体验性进行初步探讨。
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其解析符号学是针对结构主义抛开时间和人的研究方法提出来的。她将文本定义为符号学研究的对象, 认为作为一种实践过程的符号具有两个特征: 前符号态和符号象征态。本文通过对前符号态和符号象征态的特点和关系以及作为符号存在场的穷若阐释指出, 克里斯蒂娃的解析符号学成功地将符号研究与对主体人的研究联结在一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