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史学史相关记录182条 . 查询时间(0.953 秒)
章太炎是晚清民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其思考往往超越时代,即使到今天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譬如他对“外熏”与“法自在性”的关系的思考便暗合当下学界对外缘现代性与自发现代性的划分。本文着重梳理章太炎对学术与政见、“独”与“群”、“外熏”与“法自在性”的关系以及对个性、道德等论题的深刻思考,以期对当下的思想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伦理革命是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和中心内容;陈独秀伦理思想的来源主要是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功利主义和进化伦理观;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在继承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又对此作了发展。他的伦理革命观具有时代意义和贡献,然而,其思想体系又存在着许多逻辑上的悖论和混乱。
王国维(1877-1927)与傅斯年(1896-1950)出生时间相差将近二十年,一位是清代遗老,一位是五四青年;一位声嘶力竭提倡保护传统文化的价值,一位是近代反传统的健将。他们的社会角色截然不同,他们的著作却有著相当微妙的关联。
他是一位朴质恬淡,循规蹈矩,不扬露才学,不争取名位的忠厚长者;他是一位人生修养极深,冷静客观,勤力谨慎,有责任感的科学工作者[1];他超越个人、集团、党派的利益,以全部的学术生命,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人生;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超越个人、集团、党派的利益,以全部的学术生命,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人生;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它)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公羊传》继承了先秦儒家严夷夏之别的思想,却凸显了礼义文化这一区分夷夏的标准;董仲舒发展了《公羊传》的思想,不但对夷夏的分辨更为精细,强调“从变从义”,而且从王者一统的角度肯定德化四夷的必要性;何休对公羊学的夷夏之辨所作的发...
进化史观的传播,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二十世纪后,摆脱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史,成为历史编撰学的重要课题。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系的历程中,出现了象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史变迁之大势》,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章太炎的《清儒》、《学隐》、《学变》等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
姚锡光是清季民初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从外交随员、督抚幕僚、地方官员,到考察教育、传播西学的教育家,以及锐意革新、兴办海军的军事家,关心边疆民族问题的中央政府官员。其一生经历丰富,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东方兵事纪略》、《东瀛学校举概》、《吏皖存牍》、《筹藏刍议》、《筹蒙刍议》、《筹海军别录》、《姚锡光日记》、《姚锡光文稿》等,这些著作对军事、地方事务、民族问题都有不俗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姚锡光是晚清政坛经历较为复杂的封建官僚,所著的《东方兵事纪略》,是最早全面记载甲午战争全过程,充满爱国思想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这部书的学术影响十分巨大,后世治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奉之为圭臬,故有必要梳理它的思想内涵、编纂特色和学术影响。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是典志体史书大放异彩的非常重要的时期,文章试图着重对晚清典志体史书的历史观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这一时期的典志体史书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有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
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     形态  过程  历史编纂学       2008/3/17
回顾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应从三个方面分别考察:一、中国的历史编纂学史;二、中国的历史观念史;三、中外史学交往史。然而,首先需要对中国的历史编纂学传统进行再研究。
江藩淹贯经史、著述等身,其《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尤具深远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国朝汉学师承记》的撰著背景、主要特色、地位和影响以及《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的撰写动机、编纂特色及其价值。
  魏晋南北朝是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但不知何故,研究这一段的老一辈学者中除周一良先生外,其他人对此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在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周一良先生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一段史学史的思考。他撰写的第一篇史学论文就是《魏收之史学》。该文1934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第18期。当时他只是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然而直到今天,这篇文章都极具参考价值,研究北朝史、研究史学史不可不读。上个世纪8...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绩斐然,在资料、观念、研究视角以及西方当代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方面都颇具特色。本文分三个时期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就和特点作了评述。指出.在60年代以前,其研究仍属40年代大陆风格的延续;至70年代中期后,始进入较大发展时期,研究队伍扩大,视野日见开阔,方法上亦一破过去偏重文献考证的路数,趋向于多元化;90年代以后,除研究广度有显著推进外,...
史学史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历史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史学日趋自觉和自律的特点。本文拟在梳理这一过程基本线索的同时,对各时期的发展特点、成就及其在推进现代史学建设方面的理论意义作一初步的分析。
百余年来钱大昕研究述评     王记录  钱大昕       2008/1/25
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1]进入19世纪,人们对钱大昕的评价有了分歧,一方面,人们继承了18世纪学者的看法,仍然给予钱大昕以很高的评价。唐鉴的《清学案小识》、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叶衍兰的《清代学者像传》等,都认为钱大昕是最为博学的学者;另一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