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0.134 秒)
中国共产党90年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命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三代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拓与顺利发展的过程,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其中,人民群众在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可谓精髓,有助于加速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步伐,进...
吴晓明,男,1957年出生于上海。1975年高中毕业后赴海丰农场务农。1978年恢复高考后首届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并于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嗣后又在职攻读博士,于1994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马克思提出,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缝,结果使人和自然都受到了严重伤害。马克思的劳动观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价值,不仅为我们超越工业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开辟了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研究生态文明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同时为我们确立了有效消除生态危机的实践方法。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的基本原理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对我国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因实践主题、时代特征和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从哲学形态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发展的研究还仅仅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及各种存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建构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是有好处的。陆剑杰教授在《哲学研究》20...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中心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8日至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英国、俄罗斯、日本和国内的专家近60人出席了研讨会。 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默多克(Graham Murdock)分析了“当代消费文化及其矛盾”。他指出:热心于体系研究的人往往着眼于市场交换,看到个人选择和自由的范围。而马克思则突出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不仅表现为用实践性思考方式取代对象性思考方式,而且更深刻地表现为将实践性思考方式具体化为对“事件”本身思考的历史性特征。马克思哲学不仅超越了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传统,使其哲学研究的对象抵及存在论层面,而且通过对“事件”历史性的感性诠释超越了以往存在论的抽象演绎逻辑。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它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进行比较,而是必须将其置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其全部的内涵。
2003年12月19—22日,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同时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分别与《哲学研究》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各地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就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现状、理论创新的可能思路、人道主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简要报道如下。
根据教育部教研司[2009]2号文件精神,经报请中央党校有关校领导批准,“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项目由中央党校哲学部具体负责,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协办。会议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入信息时代,科学与艺术再次相互渗透,它们的融合出现新的形式。也各自从对方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从而改善着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困惑与挑战,人类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还要具备高情感。将人文精神渗透到现代科学技术中,促进当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批判传统的理性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这三者处于内在的统一关系中。二是如何处理好文献、思想与历史的关系。今天阅读马克思, 更需激活马克思哲学中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而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三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及其思想文化史, 真正做到从马克思走向当...
当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社会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情况使马克思学说的重要性重新凸显,因为按照伯曼的看法,马克思是最早从社会理论角度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哲学家,其思想的深刻性和有效性至今无人企及[1](第二章)。在这个意义上,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出场”便具有了无可争辩的合法性,它决不仅是马哲界的一个理论口号,而就是整个当代思想界的一个理论事实,因为我们完全...
20世纪晚期后现代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将批判目标主要集中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生产问题的论见。在国内哲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相对沉寂的今天,就后现代对马克思的上述挑战作出回应和辩驳,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伟大意义。
自上个世纪7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以来,政治哲学在西方世界已成为显学;在中国,近年来政治哲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因其对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影响,需要我们予以特别的关注。笔者以为,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政治哲学与其社会生活背景的关系问题。不处理好这一问题,很可能造成一种移植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