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法律史学 部门法学 国际法学 法律法规 判决文书 法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法学 命运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人权发展”云上边会2022年9月29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外专家聚焦人权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建言献策。“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促进人权发展是近年来中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周长军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关注人权理论前沿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2022年9月16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规范体系建设研究”(21AZD092)学术成果系列讲座(第一期)在武汉大学法学院32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题目是“阿富汗变局中的国际法问题”,主讲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尹生教授。讲座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李雪平教授主持,黄解放教授、黄志雄教授、邹国勇副教授、廖丽副教授等莅临与谈、指导,法学院及国际法所的数...
2022年9月16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规范体系建设研究”(21AZD092)学术成果系列讲座(第一期)在武汉大学法学院323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题目是“阿富汗变局中的国际法问题”,主讲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尹生教授。讲座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李雪平教授主持,黄解放教授、黄志雄教授、邹国勇副教授、廖丽副教授等莅临与谈、指导,法学院及国际法所的数...
2022年5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古巴第十届国际司法与法律大会闭幕式上以视频方式致辞。周强表示,中国法院将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始终以开放姿态面向世界,深化与各国司法机关的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以法治力量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5月15日下午,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岳树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我国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开题报告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勤业楼第一会议室顺利举办。重庆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阳奎兴,重庆市社科联规划评奖办唐旺虎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教授,科研处周尚君处长、黄坚平副处长,项目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部分课题组成员出席了本次开题报告会...
2019年11月12日晚7:00,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贸易法研究会副会长,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左海聪教授在逸夫管理科学楼1205学术报告厅开展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改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岳教授担任主持人,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华老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雯老师作为与谈人。同学们热情参与,现场气氛活跃,座无虚席。
2017年11月22日上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长沙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诠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等内容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荷兰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荷兰蒂尔堡大学等单位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
2017年11月17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和《法学论坛》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的中国法学”研讨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远楼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的中国法学”为主题,旨在从法学的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对于中国法学、中国法律、中国法治提出的新要求。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生命之树漫长却又短暂,茫茫人海之中,潮起潮落之际,有些人之间会宛若前赴后继扑上海岸的浪花,有瞬时交集,便又消逝于无痕。这种微妙的关联,或许是如小概率事件般无意之邂逅,但结合其时代背景与人生际遇,却又可以作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历史解读。有念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以学术散文之笔法,挖掘法学圈外的两位广义的“法学家”—瞿同祖(1910-2008)和何炳棣(1917-)—梳理其生命中不为人所察觉的...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赵作海等冤案的从轻判决是法官在明知其无罪下的无奈选择,应对之策只能是:尊重司法规律,还权于审判法官;建立判决说理机制,保证法官面对“明显疑点”案件时能够果断作出无罪判决。
上访救济作为独特的公力救济形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 要的功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访救济的功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上 访”走向“下访”,从“千方百计上京城”到“依法就地解决问题”预示着上访 救济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地位的衰落。在上访制度存废论的背后,政府作为“全职 全能”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不过,淡化软性上访权,分置硬性上访权,仍需要 在制度上处理好“审判审判者”的问题,对领导审...
1992年,3个青年人做就了一个大题目——《情理法与中国人》,依据他们当时的学力基础,对中国古代的情、理与法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索。 与此同时或稍后,包括法律史学界的资深学者和专家在内,也对这一问题作了讨论。他们或论述情理对法的制约功能,或探讨司法上执法原情持久不衰的原因,或揭示情理的内容及其实践表现,等等。 这不啻是一个论题的开辟。它所代表的是对中国传统法律的文化性状问题的探讨,代表着对古代人于法...
宪法文化与宪法命运     宪法文化  宪法命运       2008/2/10
宪法文化作为一种法律文化,它是指一国公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宪法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宪法现象并直接影响人们宪法行为的、具有普遍性并相对稳定的社会心理和观念的总称。 回顾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从清朝末期的《钦定宪法大纲》算起,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就已制定了十余部宪法、宪法性文件及宪法草案。但直到新中国建立三十年后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国真正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历程。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20世...
上访救济的功能转化及其命运           2007/10/23
上访救济的功能转化及其命运 (贺海仁) 上访救济作为独特的公力救济形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访救济的功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上访"走向"下访"、从"千方百计上京城"到"依法就地解决问题"预示着上访救济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功能的转化。在上访救济存废论的背后,政府作为"全职全能"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不过,淡化软性上访...
律师的命运          2007/8/22
中国律师制度是清末变法改制效仿西方典章制度的产物。作为“舶来品”,律师制度如何在一个东方传统的社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一直是萦绕于律师从业者和关注者脑海中挥 之不去的问题。实践中,伴随着中国政制的更替演变,律师制度和律师业也经历了兴衰存亡的过程。  如果我们基于四十年前(1957年始)延续二十多年的历史记忆,那么律师的命运势必成为一个沉重而严峻的话题,一个关于律师业“生存还是死亡”的话题。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