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发展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经济史其他学科 国民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财政学 税务管理学 货币银行学 保险学 国防经济学 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理论经济学 农民相关记录126条 . 查询时间(0.222 秒)
2005年7月28日至8月4日,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成员高广颖和赵亮,带领学生孙正春,就福特基金会的资助项目“农村卫生保健与健康保险改革”,到浙江省进行调研。卫生中心主任海闻教授所负责的“农村卫生保健与健康保险改革”项目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项目,此次调研之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就该项目计划调研了云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已经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并发表文章若干篇。此次到浙...
3月7日上午10时,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主题为“积极献言献策、共绘‘十一五’蓝图”。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要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这样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林毅夫在会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过去“三农”政策的延续,同...
其实,每一张钞票都是一纸文契。你看,文字书写、抽象到只用数目字表达持有人的权利、以及权威的加封盖印,钞票无疑就是一张“契”。当然,钞票不记名。要是持币人愿意储蓄——放弃现在花钱的权利、换取未来收益——那他通常就需要一份记名文契(银行存单或其他金融证券)的帮忙了。市场改革多年,农民的金融资产运转得怎么样? 集体金融,溃不成军 不幸的是,农村的金融服务呈收缩趋势。一个现象,农民的存款向国有大商业银...
农民日报社     农民日报社  农业  农村工作       2008/1/16
1980年,《中国农民报》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正式创刊,它宣传改革、推动改革,在服务“三农”中成长发展。1985年,《中国农民报》更名为《农民日报》,邓小平同志欣然命笔题写了报名。198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指示,农民日报社成建制划归农业部领导,作为全国性、综合性的中央级报纸,它继续履行党和政府指导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舆论工具的职能。
对近代华北乃至全国农业的评价,历来有两种观点,即沉沦观和发展观。沉沦观认为近代中国农业日益衰退,每况愈下。而吴承明和研究近代华北农村的中青年学者则多持发展观。国外学者也持有两种观点:马若孟认为,华北的小农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黄宗智则提出,农场生产力未发生质的改变,说明了农业经济的停滞。 沉沦观的近因源于60年代经济史学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产生到崩溃”的理论模式,远因则来自30年代的农...
李金铮 载《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 农民收支平衡与否以及农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水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最终体现,是近代社会经济史学者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农民生活贫困化已成定论,但缺乏实证分析。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得出了一些新看法,如慈鸿飞以20世纪前半期华北农村为例,认为30年代农民的收入接近1994年农民的收入,农产品出现了大量剩余,中国“糊口”农业...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放慢,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1998年为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 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扩大,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朱镕基总理去年秋访问日本接见记者时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他最感头痛的问题。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对于增...
2000年10月17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家农调队联合组织的“农民收入和消费增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中财办副主任段应碧、原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农经学会会长杨雍哲、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国务院经研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农业部法规司司长杜鹰、农业部农研中心主任柯炳生、农调总队总队长朱向东等政府官员以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人民大学教授严瑞珍、国民经济研究所所...
高利贷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经济现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是,高利贷也维持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运转,尽管这种运转十分滞涩和残酷无情。从较长的时段看,高利贷猖獗不仅意味农村贫困化,而且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货币资本需求,并且小农借高利贷经营副业也获得了相应的比较利益。从全社会看,高利贷还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小农经济是高利贷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高利...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3期 郑起东先生《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一文(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极力为读者描绘一幅30年代华北农村欣欣向荣的图景:农业生产飞速发展,1914—1932年的短短10余年间,河北的粮食总产量增长2倍多,按农业人口计算,河北、山东两省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五六千斤①。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31年冀鲁豫三省各类农户的“最低收入”分别超过1922年...
[摘 要]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在采用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关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300071;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07100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学术界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进行了讨论,结果似乎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尤其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的发展与不发展,这个在半个世纪前中外学者就争论不休的问题,仍有扑朔迷离之感。显然,必须进一步挖掘资料,特别是个案分析资料,首先搞清“是什么”。近年,又有不少新成果、新观点推出,其中侯建新教授是比较突...
本文分析了北宋中期苏州农民的公私田租负担、日常粮食消费,进而以现金收入为标准衡量了其生活水平。苏州农民的粮食消费水准较全国为高,公私田租在“拖欠”的策略下,实际负担程度并不高。用以粮价折算的现金来比较,苏州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北宋中期是比较高的。也正是在此时期,苏州才真正成为了“东南大州”。
农民贷款不再难          2008/1/1
买种子、买肥料样样要花钱,偏偏农民最缺钱。农民需要钱时怎么办?如何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从制度上保证农民贷到生产、生活急需的资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研究员。 杜晓山说,农民需要钱,首选向亲友借,其次选择贷款。农民要贷到款也不容易,首先是金融机构要有“本钱”放贷。过去农民贷款有四大商业银行、农信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基本上只剩农信社了。由于商业银行的竞争...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解决农民负担重与县乡财政困难并存这一矛盾入手。文中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民负担构成,首次提出了新“剪刀差”在其中的影响;深刻揭示了县乡财政困难实情;指出包括“农村费税改革”试点在内的现有主张和方案,由于没有突破农耕社会治税理财思维定式和无法打破“黄宗羲定律”,因而都不可能解决农民负担重与县乡财政困难这对矛盾;本文提出的对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