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宏观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村宏观经济学 农民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63 秒)
2010年7月3日,由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承担的“中澳管理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政府治理能力改善试验项目国际研讨会暨结项会”在该项目试验点重庆万州区召开。来自中澳管理项目北京办公室、全国人大法工委、农业部经管总站、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中华女子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市农委、万州区农委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万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等共...
土地应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     土地  农民  财产       2010/11/3
近年来,我反复在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土地纠纷为何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呢?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向农民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由于征用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不足创业,又没有建立合理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数千万失地农民成为了无地可种、无正式工作岗位、无社会保障的社会流民,并产...
在北京举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强调,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低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缓慢的现状,探讨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土地换取城市社会保障”的政策;户籍制度的改革,对进城农民实行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迁移、登记制度;加强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世纪之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审时度势地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农村的又一次综合性变革。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关键内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基本背景,提出了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浅见,并着重探讨了开发的途径与思路,以期有助于农村劳务建设与新...
农民减负的历程与前瞻     农民  减负  历程  前瞻       2010/6/2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党和国家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及时把减轻农民负担提上“三农”工作的重要日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减负工作从立法规范到减负治乱,从农村税费改革到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民负担不断降低、收入不断增加,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
当前实行的农改必须慎重,要理顺和摆正政策与农民、农村、农业之间的关系,总结好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从而形成一个全面论证、切实解决中国农民、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走出一条政策与农民、农村、农业整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来。   中国国情特殊,决定了农民、农村、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拉动经济增长而言,消费具有投资、出口无法比拟的优势;河北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村人口为541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16% ,无论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农村消费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都占有重要的贡献份额。另外,解决好农村消费问题无论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对农村消费进行研究...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的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落后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的经营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激发了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农村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方式,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约2亿左右农户由于各自分散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信息不灵、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更是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本文从提高我省农民收入的意义入手,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制约我省农民增收的多方面因素,根据这些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给出了提高我省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阐述农民增收在农村消费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     因素  农民收入       2008/7/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建国初期,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基础,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方针,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对我国工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近几年,随着党中央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民的收入虽有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的增长幅度,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呈现...
项目(课题)名称: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项目主持人: 陈晓华 项目起止时间: 2005年 7月——2005年 8月 资助单位(来源): 农业部 ...
项目(课题)名称: 2006年上半年及全年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项目主持人: 尹成杰 项目起止时间: 2006年 5月——2006年 6月 资助单位(来源):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
就整体社会而言,“不平等”才是一种常态,譬如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获得不同的收入,过着不同的生活,这都是正常的——但在承认这些的同时,一定要厘清哪些“不平等”属于正常合理的范畴,而哪些是不合理、必须改变的,尤其是决不能容忍由于制度虚置甚或根本上不公正的制度,所制造的不平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