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秦汉哲学 魏晋南北朝哲学 隋唐五代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哲学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中国哲学史 人类文明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2023年8月11-13日,由江苏省儒学学会、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儒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江苏省儒学学会年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2022年7月24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历史系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儒家治道与人类文明国际论坛第一场“如何研究儒家治道?——方朝晖《治道:概念·意义》新书研讨”线上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仲伟民,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等三...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克服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原子式个人主义、工具理性“铁笼”、柔性专制主义、技术至上主义、世俗主义、虚无主义等弊病,极大提升了人类文明程度。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对“人”的全新理解为基础的。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一)     儒学       2007/12/20
一、学会相处比练习对话更重要自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教授(又译杭廷顿)在《外交季刊》(ForeignAffair)发表《文明的冲突?》(TheClashofCivilizations?)以来,他的观点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争议,文明冲突和文明对话成为全球热门的话题之一。之后,他依据个人的见解,广泛参证各方讨论的观点,完成了系统的学术论着《文明冲突与...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三)     儒学       2007/12/20
忠,要求人们在与人谋、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克尽职守,公正无私,无偏不倚,恕,就推己及人,推己及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考虑,易地而处,换位思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恕道的全现,“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同样是恕道的体现。忠恕之道,既是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家与家、国与国之间乃至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之道。忠恕之道的另一种表达...
儒学与人类文明相处之道(二)     儒学       2007/12/20
“对话或死亡”,人类真的别无选择了吗?不!学会相处也许比对话更重要。对话,对于不同文明实体增加了解,寻求共识,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话是手段,不是目的。诚如杜维明教授所言:“真正的对话是为了了解。没有了解,不可能把对方转化为学习的导师。”[1]了解有的确十分重要,不过,即使有了了解,而没有一种己立立人的心态,同样不可能将对方转化为学习的导师,甚至不能视为平等的朋友。假若了解,是为了获取对...
仁学与人类文明(一)     仁学  人类文明       2007/12/7
仁是儒学的核心。离开仁谈儒学,等于舍本而逐末,舍大体而求小用,不仅无助于儒学的研究,也无助于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仁的观念是伴随爱而产生的,所以自古以来不绝如缕,没人能使它中断。只是有时弘发,有时隐微,时而畅宣于天,时而潜伏于地罢了。仁学的演变仁是儒学文化的生命线。但至孔子,才形成规模。此后在《易传》、《礼记》、郭店竹简中都有许多关于仁的论述。至《孟子》以心说仁,本心、良心、不忍之心、四端之心,都含有...
仁学与人类文明(二)     仁学  人类文明       2007/12/7
仁即难说,难以用语言表述,那么没办法说仁了吗?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把握它,一个是从历史的发展积累中,一个是从横向的广度中,抽取其要义。发展是动态的,横向是静态的,动与静结合,才能把仁的主要的大义提炼出来。仁学的基本要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仁的第一义--生。生是宇宙两间万物的起点,世界万物,无论是山河大地,还是飞潜萌动,都有不断生长的过程,这是自然法则,是天赋予万物的特质。生生不已是万物永恒的定律,也...
仁学与人类文明(三)     仁学  人类文明       2007/12/7
仁的第二义--爱或博爱。爱是仁的核心内容,离开爱就无从谈仁。爱是仁的起点,又是仁的归宿。孔子讲仁者"爱人"(《颜渊》)。《易·系辞上》也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郭店竹简也称:"不爱不仁。"(《五行篇》)《大学》说:"此谓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故能爱。"《中庸》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又说:"宽裕温柔,足以有宏也。"朱熹认为这两句话讲的是仁,考之《礼记》,绝不是空穴来风。《礼记·儒行》称:"...
仁学与人类文明(四)     仁学  人类文明       2007/12/7
这是从偏言、分看角度提出的。但专言之统说,仁则是心之全德。仁的第四义--全。全指全德,仁为全德,是"专言",即"统看"角度说的。二程说:"仁者,全体;四者(义礼智信)四支。仁,本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遗书》卷二上)朱熹说:"仁是全体不息。"(《语类》卷二十八《论语十》)朱熹又说"仁义礼义四者,仁是足以包之。"(《语类》卷六)仁不仅包括义、礼、智,而且还包括四端,即情。仁...
仁学与人类文明(五)     仁学  人类文明       2007/12/7
仁的第七义——通。严格说来,通并不是仁的内涵,而是仁的作用。由生、由爱、由理、由公、由全、由一可达到通的境界。通的对立面是隔、蔽、塞,所以许多论仁的学者都要求去隔除塞。《周易》强调通。《乾卦》四德有“亨通”,《泰卦》有“天地交而万物通”,《同人》卦有“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节卦》有“知通塞”,《系辞》有“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便而通之以尽力”,《序卦》有“泰者,通也”。孟子也反对“茅塞”其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