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政治制度 行政学 国际政治学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政治学 宪政体制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宪政体制下我国信访制度的重构          2008/3/10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信访民众表达意见和愿望最经常选择的方式,如果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合法程序,它是现行条件下的合理的替代性救济措施,也是公民行使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民主权利的重要制度渠道。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却遭遇了“信访洪峰”的制度困境。本文试从宪政体制的角度出发,在法治化的大趋势中,如何使信访制度的改革朝向 “委托—代理”这种代议制民主关系得关系架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真正...
一、贫富悬殊与两极社会 1.贫富悬殊:收入与财富 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为0.458,在此前后,国内外几个研究机构研究的结果与这个结论大体类似。按照世界银行的分析,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中国的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
宪政体制论析     宪政体制  论析       2007/12/12
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1995年1期 [摘要]宪政体制是以宪法体系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的政治体制。本文从非价值判断的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世界各类宪政体制。本文指出,常规性(多元)宪政体制与非常规性(一元)宪政体制至少都承认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法定程序;都不承认天然血缘关系是权力合法性的基础;都把政党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而在宪法的最高权威上、在权力的制约上、在政党制度、文官制度以及在是否承认少数反...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01年5期 [摘要]:美国大选虽不再是媒体炒作的热点,但它留给了我们许多思考。本文通过扫描美国大选,勾画了美国宪政体制的基本轮廓,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宪政理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以便为我国宪政体制的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来源《档案与史学》 1997年4期 [摘要]民国初年,政体问题,即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共和立宪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始终是政坛争论的焦点。在这场斗争中,袁世凯以北洋武力为后盾,一手撕毁《临时约法》,改内阁为总统制,无限制的扩大总统权力,最后悍然称帝,公开背叛共和制度,这已是史学界尽人皆知的常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民国初年关于政体问题争论过程中,袁世凯的宪法顾问有贺长雄和法律顾问古德诺扮演了什...
文章来源《浙江学刊》 2003年03期作为法国近代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贡斯当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从体制上确立起维护人民权利的政治制度,确保人民的自由。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反思中,贡斯当坚信,任何政治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阻止其肆的扩张,只有当我们在体制上确立起宪政制度,划定出权力的边界,并得到切实的保障之后,我们才能享有权利,获得自由
中国宪政体制和人大监督          2007/8/3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2002年8期 [摘要]  民主宪政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在我国,民主宪政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建设。但是,从反“右”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宪法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盛行,使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提 要] 维护社会稳定是任何统治阶级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宪法的价值目标。尽管不同的统治阶级追求社会稳定的目的不同。多年来中外学者对美国宪政稳定的原因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多数把“分权制衡”当作第一基石。作者通过历史考察,认为联邦党人尤其是麦迪逊的社会利益多元体制为美国宪政稳定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台湾宪政体制变迁研究          2007/8/3
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1996年3期 [内容提要] 亚洲诸龙不但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其政治发展同样令政治学者深思。本文依据宪政体制的分析模式,分析了台湾准一元宪政体制的建立和巩固,多元化,宪政体制的定型,宪政体制变迁的特点,宪政体制变迁的原因。
文章来源《洛阳大学学报》 1994年3期 [摘要]文化传统是研究和认识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和法国的文化传统意识的差异,体现了岛国和大陆国家的区别。英国人传统上奉行经验主义原则,而法国人推崇哲理主义,这是两国文化传统的分水岭。在人类的实践中,经验与哲理共同指导着人类的不同走向。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宪政的开先河者,却没有自己的成文宪法。法国宪政体制中存在着追求理想模式,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两国宪政体...
宪法与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中国,正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思想的指引,朝着宪政的方向努力。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宪政的基础。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宪政体制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宪政体制与人大制度的接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