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展望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0.154 秒)
2023年10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暨“历史文献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文科综合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委会”)吴国武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代表齐聚桂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感觉史研究日益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点。在大卫·豪斯和康斯坦丝·克拉森等学者的努力下,感觉史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根据他们提出的理论框架,感觉史即是对感觉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感觉史考察感觉模式和感觉秩序的变迁与多样性,注重多感觉性而非单个感觉的研究。具体到西欧中世纪史而言,宗教和文学中的五感主题是感觉史研究所集中的领域;但学界的关注点也正逐步从感觉理论转向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感...
俄罗斯外交史就是一部在国际体系中反复追求中心地位的“奋斗史”。为摆脱在现有国际体系中因苏联解体而被“强加”的不利地位,重振大国雄风,重回国际舞台中心,俄罗斯的战略选择是“既然不适合,那就打破它”,试图推动国际体系变革,打破美西方主导的单极世界,倡导构建多极世界,并在未来多极世界中谋求“一极”地位。在俄罗斯此种对外战略坐标中,尽管金砖机制的重要性不及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但是...
海岱东夷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历经近60年完成了文化谱系的建立,为21世纪全面深化研究海岱东夷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1996年以来,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21世纪海岱东夷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涉及海岱东夷文化的社会属性、与周邻文化互渐以及文明化进程等,这些研究成果为证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海岱东夷文化未来研究应更...
“太平洋岛国”是一个专有名词,在我国虽被冠以岛国之名,但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概念,在国外常常被称为“太平洋岛屿”(Pacific islands)。对于太平洋岛国,虽然国内学者在具体概念表述上尚有些微差异,但是对于其核心地理范围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太平洋岛国是指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已经独立的14个太平洋岛国及英、法、澳、新等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属地及岛屿。这一地区位于亚...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召集人之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著作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史学史教程》《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我的史学人生》《中国古代史学十讲》《彰往察来:探寻历史中的智慧》《瞿林东文集》(十卷本)等。展望2022年中国史学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谭其骧曰:“地理之学,非图不明”。此处的“图”,包含了古地图和历史地图两大学术领域。本文的关注对象属于历史地图领域,限于严肃的历史地图(集),时间断限上起清末、下迄于今,地域范围为“历史上的中国”,不涉及教学挂图、电子地图。
从1949年至今,拉丁美洲(以下简称"拉美")关于中国研究的主题经历了从革命和意识形态向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的中国研究发展较快:涉华研究机构和学者明显增多,研究议题相对集中又日趋多元,成果形式多样,中国研究网络初具雏形。展望未来,拉美的中国研究大有可为,但在机构发展、研究资源及人才建设诸方面将面临挑战。推动中国的拉美研究和拉美的中国研究融合发展,不失为应对这些挑...
建党百年之际,梳理归纳百年中欧政党交往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百年中欧政党交往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大多从对欧政党交往开始,进而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对欧政党交往之路。百年中欧政党交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显著特色和具体经验。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影响下,中欧关系出现新的复杂敏感因素,中欧政党交往面临...
近日,“百年回顾与展望: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圆桌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管理处处长董丽敏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佩玉教授,以及来自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40余人出席了论坛。
2021年4月16日至18日,由北外俄语学院和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后苏联空间和东欧国别区域发展道路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2021年年会在北外佛山研究生院举行。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张盛发在开幕式致辞。来自北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
2021年4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应邀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一层琼山厅作题为“新中国70年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文东主持,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副所长刘健出席。世界历史所全体在职人员现场参会,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夏王朝是文献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代所创造的文明是考古学时代划分中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夏文化探索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中至为关键的重大学术研究课题,也一直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争鸣最为激烈、最为持久的专题之一。中原地区是夏文化探索与研究的中心地区,如何提高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夏文化探索相关考古工作规划水平,围绕夏文化研究作出总体安排,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仍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
2020年10月24—25日,由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主办的“新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向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萧冬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应星等研究院顾问和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2019年12月1日上午, “抗战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第五场、第六场讨论会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继续举行。第五场讨论会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主持。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院长刘岳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唐利国,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助理教授吉辰,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讲师郭循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美平分别以“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思想逻辑”、“日本侵华思想战的思想”、“《明治二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