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转型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209 秒)
2023年4月11日晚,应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丁荷生(Keneth Dean)教授以《一海一庙:新加坡及东南亚庙宇与社团网络的历史转型》为题,举行了一场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5期,亦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84期。此次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海内外28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科学发挥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规律和作用,需要以辩证认识资本范畴及其映射的生产关系本质为前提。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立项名单。此次项目我校有5部著作入选,我院李维武老师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名列其中。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是一个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思考深度的大问题。2019年11月30日北京初冬喜降瑞雪,围绕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主持完成的两本著作《西学东渐》和《师夷长技》召开了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3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哲学、历史、宗教、文化等领域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地球生态系统,导致这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被扰乱,一系列生态灾害严重威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正是为了拯救生态危机,为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开始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并逐渐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美学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兴起的美学研究新形态,代表着美学的发展方向,可以简单地视为美学的生态转型
经学在现代性的处境中,似乎已经终结,并裂变为“政治学”、“哲学”、“史学”或其他的知识形态。究其原因,人们一般会将之归结为西方的知识压力和由之引发的儒学知识形态的重构。这就忽视了“经学”自身多重取向的思想史事实。儒的解经,自古就有三重取向,其一,“经”的政治取向是为王权提供服务的,因此其视野是聚焦性的。其二,“经”的历史取向,负载民族的文化命脉,“六经皆史”,表明六经是历史文献、典章汇编。“祖述尧...
2017年12月2日,我校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在文澜楼B段报告厅成功举办“人类文明新转型与发展价值观的变革”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杂志社等相关单位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0多名师生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博虎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有谋主持开幕式。马博虎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哲学学科的发展状况...
2016年12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暨纪念石峻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石峻(1916~1999)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佛学家、教育家,193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为筹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会长,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首批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研究是当前党建研究领域既有热度又相对薄弱的一个课题。侯晋雄撰著的《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在这一研究领域作出了可贵探索。
厉以宁教授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全新的理论说明。
目前中国学界的状况,可谓:经学热中无经学,国学热中无国学。本文重点讨论“国学”问题。尽管所谓“国学”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真正的国学尚待建构,或者说,我们还仅仅处在这一建构过程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真正的国学至少应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第一,就其性质而论,国学既非西方的“汉学”(sinology),也非原教旨的“经学”,而是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学术;第二,就其方法而论,国学并非学术史(史学)那样的...
梁漱溟是第一个使用现代哲学话语方式讲儒学的人。他以“大生命”作为对儒学做哲理阐释的本体论依据,以“直觉”作为儒学做哲理阐释的认识论依据。梁漱溟对儒学价值观的新阐发,就是解构儒家即成的伦理规范体系,保留儒学人性善的价值理念。他的第一个着眼点是论证儒家的合群体性原则,强调和谐的理念,希望以此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破产的问题,达到中国社会重建的目的。第二个着眼点是论证儒家的内在性原则,试图重建“安身立命之...
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是启蒙时代转型伦理学面临的中心问题。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和斯密以“正义—善”二分法开创了转型伦理学的双轨范式,有效地回应了随着商业社会的兴起而来临的古今道德转型问题。其后,福泽谕吉的“私德—公德”范式,梁启超的“私德—公德”、“道德—伦理”范式,李泽厚的“社会性道德—宗教性道德”范式,为苏格兰启蒙伦理学之双轨范式的东亚回响。在苏格兰、日本和中国启蒙运动中,双轨范式以“公共伦理—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