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宗教相关记录280条 . 查询时间(0.134 秒)
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度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殖民当局决定组织东方学家和婆罗门梵学家收集和翻译梵文法律典籍,编纂一部所谓的印度教法典。1772—1864年,经过孟加拉首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东方学家纳撒尼尔·哈尔海德、威廉·琼斯和亨利·科尔布鲁克等人的长期努力,英国殖民当局最终编纂出他们想象中的“文本化的”“权威的”、但同时也是“盎格鲁化”的印度教...
英国宗教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确立了一个听命于至尊王权、独立于罗马教会的英国教会。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将英国的主教任命权收归国王,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中世纪晚期,英国的主教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在身份和职能上都具有双重性。英国的宗教改革终止了国王和主教之间的封建关系,使二者的关系变成普通的君臣关系。主教的职能被限定在宗教领域,主教被取...
2023年6月19日—20日,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文青学社之邀,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贾晋华教授分别以《古典禅研究的争论和突破:文献、历史和宗旨》《如何研究性别与宗教的关系:以唐代女道士为例》为题,分享了她二十多年在中国古代宗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来自中心、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的数十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
已把持政权超过10年的现任总统埃尔多安,在疫情、通货膨胀严重、货币重贬与经济委靡等多重负面议题夹杀下,仍然在今年的土耳其大选的第二轮选举中,以过半的得票率胜出,得以继续执掌土耳其的政权,跌破多数专家与分析师的眼镜。
2023年4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历史学科系列学术活动,桂子山史学·宗教史论坛暨“近代中国的宗教、性别与革命”青年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近代史所刘清华副教授召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宗教社会史研究室、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研究群联合承办。
2023年1月15日晚,外交学系“空中课堂——世界三大宗教与国际关系”主题讲座于企业微信线上平台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外交学系牛仲君副教授主讲、辅导员杨阳老师主持,15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借助这次精彩的讲座,外交学院学子得以深入了解了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及当代处理宗教关系的准则。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一书的作者是徐以骅,于2022年8月出版。
近年来,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日益偏好使用宗教话语开展选举动员。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宗教话语既非用于回应虔诚基督教选民的宗教诉求,也非宗教冲突加剧引起本土宗教神圣性反弹的结果。基于对欧洲各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近十年来竞选宣言的大数据话语分析,本文发现,各党在对待特定宗教与世俗主义议题的态度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教话语构建呈现出较为相似的规律与逻辑。各党宗教元素的使用并不关乎宗教本...
英格兰宗教改革是一场以宗教分歧为表现形式的政治经济权力变迁,对近代早期英格兰以国王为首的宗教—政治体系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与欧洲大陆很多地区的宗教改革相比,英格兰的改革独具特色,在整个欧洲宗教改革中占据某种特殊地位。因此,英格兰宗教改革问题历来是中外历史研究者热议的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也形成了自身颇具特点的学术史脉络。关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的发展流变,...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又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唯物史观为宗教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世纪初,为改造国民性,蔡元培从教育层面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该主张一经提出便走出单纯美学的领域,在多重层面引起强烈反响,时至今日依旧争论不断。然而,重思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百年历程,之所以引发各种争执,在于伴随着“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美育如何获得取代宗教的可能性”“美育如何获得取代宗教的必要性”以及“以何种方式来落实审美教育”三条不同思路的论争既由不同的视角所引发,又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相关...
自清末起,儒学面临着严重危机。民国建立后,儒学丧失其官方哲学地位,失去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因为缺乏系统的宗教神学以及制度化的宗教组织与仪式,儒学并未成为一般社会大众的宗教信仰,缺乏与西方宗教的竞争力。为存续儒学,以康有为、陈焕章等为代表的一批尊孔人士乃以基督教为模板,欲将儒学改造为制度化的宗教,并要求定孔教为国教。由此引发了孔教是否宗教的争论。争论发生于国教派与非国教派之间,论争双方都以基督教为...
基于《民法典》的价值立场,宗教财产的规范逻辑应该回归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尊重宗教财产面向社会公众的私法属性,其所有权性质和类型应分别为公共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所有权,再由财产的法律关系确定其所有权主体应为公益信托法人;另一方面,因宗教财产的公共利益价值导向,从而确定其监管方式应由公法介入并辅之以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监管,即从私法确权和公法介入监管两方面展开,使宗教财产回归合理的规范逻辑。
2021年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美国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本期应邀出席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白玉广博士,他以《美国极化政治的宗教因素分析》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长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董江阳、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涂怡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俞凤博士应邀担任对话嘉宾。报告会由美国研究所王聪悦博士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