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科学社会主义相关记录1818条 . 查询时间(0.922 秒)
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廉洁自律和友爱互助这四种公民意识均难以自发形成,都需要借助系统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为目标,应从人的幼年开始并贯穿其一生,而且教育内容能够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侧重。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了这个规律,推动了指导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军队党的建设的意见》都强调,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永葆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复杂而激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一些党员干部安逸享乐之风有所滋长的背景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弘扬艰苦创业...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之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步伐而推进,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启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概括起来讲,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大历史阶段,产生了两次飞跃,形成了两个理论成果。
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发展。我们要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实践       2010/1/14
以人为本从社会发展的目的、动力、成果归属等方面科学地回答了发展与人的关系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举措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为砥砺党、提升党疏浚“源头活水”,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深透体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多维意蕴和出场路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回顾与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后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高度肯定,也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未来充满自信。回顾我国民主政治建设6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重要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年的伟大历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同志主编的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丛书,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慎明同志于2005年就在文中科学、准确地预测到了美国即将爆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5-2006〉——且听低谷新潮声〈之三〉)。2009年3月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8-2009)——且听低谷新潮声(之五)》,汇集了世...
未来30年,是我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关键30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一个开放大国;在未来的30年,我们能否尽快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一个开放强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未来30年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不少经济学家都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迟福林新著《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是他近两年来对...
国有企业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比例高,合同签订和履行较为规范。调查显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分别为88.0%、68.8%、51.6%和89.5%。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流于形式,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成为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没有因为法定节假日、婚丧假、病假和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等不工作而扣减薪酬的比例分别为61...
应该看到,我国企业职工权益保护在政府积极推动、工会努力维权和职工主动参与下逐步得到加强和改善。首先,面对我国职工权益保护水平较低和劳动争议迅速增加的现状,我国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主要表现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职工的医疗卫生、生育养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推进、新型劳动关系体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状况却趋向恶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隐患。自2006年以来,笔者主持了一项《关于我国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状况的调研》的课题,在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山西省、福建省、贵州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共向企业职工发放调查问卷3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712 份。其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