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哲学 >>>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冯友兰哲学相关记录599条 . 查询时间(3.915 秒)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哲学史”的“有”(Being)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名为“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在大学哲学系的课表里会找到“中国哲学史”这样的课程。但正像老黑格尔爱说的那样:“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中国哲学史”必须从自发状态中摆脱而获得一种自觉,这也就是说,“中国哲学史”的“在”(Existence)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自明的问题,毋宁说。
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我于一九一五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在一九一七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着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1]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和方法论疏失。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冯友兰(1895—1990),张岱年(1909—),两位同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他们毕其一生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且都创造出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尽管冯先生年长张先生14岁,但是他俩却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结成了“良师益友”。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的代表著作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这六部书构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他也把这整个体系称做“新理学”。这六部书的写作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大部领土的时代,当时的政府机构和文化单位都迁到了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危急之中。中国历史上曾有晋、宋、明三次南渡,南渡的人都没有活着回来光复旧土,而冯友兰在撰写这六部书的时候,确信...
不同的解读源自于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形成的不同的理论视野,而且,不同的阅读个体对同一历史文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从这点来看,在“理解”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获取可能激活文本的理论意义的新的视界。因此,对一个哲学家某部著作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并不能完全以这个哲学家的自我陈述为限制,这是很显然的。比如,在冯友兰先生在世时我曾问他,贞元六书中何者最为重要,当时他的回答中并没有提及《新事论》和《新世训》,...
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进行哲学地反思,是牟宗三哲学地反思中国哲学的继续,这步工作的完成,对中国哲学的哲学地反思才臻完善,这也是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一步必要的工作。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发展到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已随明亡而俱亡,所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只能从民国开始讲起。牟宗三把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的演变脉络分为三个阶段[1]: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1911~1937)为第一阶段,从抗日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控...
“近代化”或“现代化”不一定是每一个近代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但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则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共识。同时,“现代化”的意识也或隐或显地渗入20世纪许多中国哲学家的“哲学”观念之中,成为他们建构哲学的重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化”或“民族化”的意识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建设者的未曾间断的内心冲动,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诉求与实践。在哲学领域中,现代性与传统这两者...
卜德博士对于“中国的统一”一节最后的论断提出质疑。他说:“中国从三世纪到六世纪的‘六朝’元朝(公元1280-1367年)和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统治时间都很长,使中国人已经适应了国家的分裂或被外族统治,尽管从理论上说,这种局面还被认为是‘不正常’。再者,即便在‘正常’的,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中,也不断出现政治动乱或针对外族(如匈奴)的战争、针对国内叛乱的军事讨伐。因此,似乎很难说目前(1...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  第一位教师  《史记》       2007/6/14
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位于中国东部的现在的山东省。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商朝是周朝的前一个朝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
冯友兰在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提出“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区别,并申明他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在晚年又重申了这一主张。于是,“接着讲”就成为研究冯友兰哲学乃至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话题。那么,冯友兰的“接着讲”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何意义呢?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本文分两个时段述析了冯友兰先生在五十年代对人生境界说的自我批判,认为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主导社会思潮对于他的自我批判有着重要影响力,并指出这种自我批判具有被动真诚的色彩。
在斗室中,作者翻阅河南人民出版社新版的冯友兰《三松堂全集》,忽然记起一位年轻朋友的作文题目:“让心河绿水长流”。这个文章题目也引发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信念支配冯友兰数十年间,心河之水长流,不断以自己的心血浇灌中国的哲学园地?是什么力量使得冯友兰数十年间,沉思不止,像机器一样编织自己的思想之网,建筑自己的理论大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