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专门史 >>> 中外文化交流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中外文化交流史相关记录535条 . 查询时间(2.872 秒)
一提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连绵不绝的雪岭、荒原、沙漠这样的自然景观。难以想象的是,早在史前时代,人类不仅已经踏上了这片高原,而且开始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开拓出最早的高原通道。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古代写本文献的大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震动了整个世界。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丝路文明最宝贵的实物遗存。然而,这些珍贵的丝路文明遗存,多是以身首分离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亟待修复和缀合。《拼接丝路文明——敦煌残卷缀合研究》正是第一部敦煌残卷缀合研究的著作。本成果的创新和突出的学术建树有以下几个方面。
1925年9月,王国维先生发表了著名的题为《古史新证》的演讲:“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种材料,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无不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始得为之”。文献研究和考古发现相结合,是我们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方法。1999年5月打捞出水的“泰兴号”沉船,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证据。本讲座将...
2023年4月25日,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中国外交部大使王福康,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体育和青年政策部部长马克苏托夫·阿尔金别克·阿斯卡罗维奇,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达夫拉特佐达·祖尔菲娅·达夫拉特,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杜尔德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遗产署署长巴霍迪尔·阿卜迪卡里莫夫共同为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
鉴于章开沅教授在海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要影响,多年来许多海内外学人和各界友好人士先后倡议设立一个旨在继承和发扬章开沅教授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风范,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对话的国际学术基金会,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提出的新要求。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努力,一个以海内外学人为主体的章开沅东西方文化交流学术基金会筹备组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筹备组先后通过在北京等地...
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于2001年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在章开沅教授的领导下,中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以及国际学术对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多次举办国内和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经多年努力,中心目前已建成了以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为收藏特色的文献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于2001年还特别成立了“章开沅东西方文化交流学术基金”,与中心共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学术交流与对...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2023年4月7日称,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属战国至西汉、新莽等时期,其用牲习俗折射出汉匈文化交融趋势。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研究框架,探讨全球发展赤字的表现与根源,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在缓解发展赤字方面的作用。全球发展赤字主要源于全球发展公共产品的供需失衡,表现为霸权国工具化治理实践,致使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缺位;发展机制面临有效性危机,发展公共产品供给陷入效率困境;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缺失,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普惠赤字。
集贤讲堂第375讲:国家与市场之间——当代亚洲赴美留学生移民的共性特征。
全球化的世界,文明相遇与理解成为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问题,本讲座从学理上阐明文明互鉴观是做好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但历史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初期,西方文明的扩张采取了殖民与暴力的形式,成为文明交流的重要教训,同时,这种曲折的历史进程又构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从而使文明的交流呈现出双重性。了解文明交流史的双重性是做好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前...
从在郑州举行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填补多个空白,特别是金覆面、铜覆面、金泡等器物的出土是商代早、中期墓葬考古首次发现,扇贝形金覆面不仅为商族源流的探讨提供了极具符号特征的文化线索,还为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确切依据,同时也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物体现。
2023年2月24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书首发式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行。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副处长、一级调研员高远出席活动。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黎隆武,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凌卫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江西人民出版社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社长)张德意;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是一个涵盖面广、拓展性强、空白点多的研究领域,教育、出版、医疗、宗教、科学、技术、哲学、文学、艺术等无所不包,从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均有涉及。多年来相关成果层出不穷,各类专题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但重史实而轻理论、重个案而轻整体、平面化和碎片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基础史实建构方面也有很大的推进空间。相关理论和范式有待归纳总结,研究路径和方法需要推陈出新,大批史料有待于挖掘利用。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清平堡遗址发现民居与商铺等遗迹,并出土大量彩绘泥塑神像等。专家表示,这些遗迹反映了当时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情况。
本书综合运用中外稀见历史文献、最新考古资料和权威科研成果,通过对丝绸之路的走向、城镇、战事、物质交流、人口流动、政权与聚落、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存等18个问题的深度分析,阐述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辉煌历史,呈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了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博雅而厚重,对我们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